项目背景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的英才小学,是绵阳科技城新区最新开办的一所公立学校。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4万㎡,建筑面积约3.7万㎡,总计招生规模约2400人。用地呈三角形,西侧为现状城市住宅,东南侧和东北侧临城市道路,不规则的地块形状、高标准的功能需求、周边复杂的城市环境,为这个项目创造了很多挑战,使其成为了相关部门最重视的项目之一。
随着绵阳科技城新区的设立,又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新校,它承担着对新区校园模式的探索重任,不仅需要高品质地解决周边社区的学位问题,也需要恰当的体现新区的城市性格。
项目抽象绵阳涪江江水的形态,形成横向线条的立面元素,并以现代的处理手法,通过线条的穿插呼应科技城新区的科技感。
城市策略
建设场地位于绵阳市八角北路与柏杨路的交叉口,大致呈三角形,八角北路为城市的次干道,直接与城市快速路相连,车流量较大。设计将运动场布置于道路十字交叉口处,有效拉开教学部分与交叉口距离,避免城市噪音影响,建筑的退让缓解了城市道路口的拥挤,不会对城市空间形成压迫;同时建筑布局与西侧原有城市肌理相呼应,形成西高东低的城市天际线。
乐学街院
为了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我们用一条架空的“活力街道”串联教学部分和生活部分,使操场仍然可通过首层空间保持与教学院落的直接联系,形成立体的“街院”空间体系。活力街道通过拱券元素引导,形成如同柱廊般的序列空间,强化了其交通的主导性,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也是一番风景。
活力街道系统为各层教学区域提供了宽达4.8米的公共交流空间,走出教室外廊,就进入了开放连续的公共空间之中,竖向空间元素不再局限于楼梯与台阶,设计设置了户外的交通体以联系各个退台及公共活动空间,使竖向交通的活动成为了公共活动的一部分,各个公共空间的“无缝衔接”也为新的校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载体。
活力街道通过入口的大台阶和面向操场的看台台阶与地面连接,一方面在校园入口处形成立体分流,有效缓解上下学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面向操场的看台便捷联系了二层与运动场,使师生能更快的到达运动场,这里也成为了学生们喜爱的休憩活动空间。
通过对楼栋的斜放与微折动作,使“院落”更加开阔,“街道”更加便捷。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交流可能性。在院落之中,我们设计了面向蓝天的“山丘”装置,“山丘”内部隐藏了地下部分的天窗系统,在保证为地下采光通风的同时,也形成了有趣的形体,暗示地下还有一番世界。
全功能体
全面的功能需求与有限的项目用地之间的协调,成为了本次设计的最大挑战。由于对建筑覆盖率的严格限制,我们必须采用向上向下拓展空间的方式。向上拓展风雨操场、劳动园地,向下拓展恒温泳池、标准篮球场及羽毛球场。同时顺应场地高差设置吊层,以保证地下运动场地的通风与采光。
整个学校通过首层、二层、吊层的三标高方式进入使用,将公共空间有效连接,良好地分流了使用人群,形成了综合体常用的多首层模式,对于覆盖率局促的用地而言,我们创造了600人的礼堂、50米的标准恒温泳池、3个室内标准篮球场、5个室内标准羽毛球场、1200人的食堂、2400人的教室,也算是螺蛳壳里做了回道场。这些功能均通过地面电梯门厅以及地下车库与校外相通,在周末或假期,可面向社会开放,用于学校组织或承接各种标准赛事。
生态校园
建筑体量延展开后,打造不同标高层层退台的空中院落,通过户外楼梯将院落与院落联系起来,与地面的庭院形成立体叠院体系,以应对教学、活动、休憩、迎宾、运动、劳作等不同的功能需求。因为叠院体系的建立,使地面院落的活动场地压力得到释放,可以更多地做景观处理来提升校园植被覆盖。
俯瞰英才小学,不同标高的平台上,设置有48块“试验田”,每个班都有一块,可以用来劳动实践,或栽种庄稼、或养成花园。地面景观与空中菜园相互呼应,全面优化了校园的生态系统。
项目名称:绵阳科技城新区英才小学
项目地址:绵阳科技城新区
建筑面积:37958㎡
业主单位:绵阳科技城新区博雅学校
设计单位:四川恒新寰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2022
完成年份:2024
设计团队:林雁宇、张艺凡、陈宇、郭津辰、唐红赫、彭雅雯
合作设计院: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四川宏图都市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立方设计
立方设计
零壹城市
墨泰建筑设计
零壹城市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城市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院
墨泰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UUA建筑师事务所
众建筑
扉建筑
法国AS建筑工作室
goa大象设计
甲骨文空间设计
杭州三日室内设计
圆道设计
立木设计
GOM高目建筑
天元建筑设计
深圳市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意构建筑
hyperSity 建筑设计事务所
梓泉建筑设计
华造建筑设计
意度建筑
和立建筑实践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畎亩建筑
元新建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古风建筑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非寻建筑
方夏设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合肥分院
立方设计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修舍建筑
南大建筑钟华颖工作室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间至设计
本末建筑
惟尚建筑设计
元象建筑
goa大象设计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无样建筑工作室
蹊径设计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不也设计工作室
迹·建筑事务所(TAO)
門觉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零壹城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HHD_FUN
格筑设计
普泛建筑工作室
欧博设计
木量建筑工作室
象外营造
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