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摘要
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主动型建筑更新策略 ,“学习社区蒙太奇”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中的每个小型学习社区视为独立而与众不同的“图像”,在原建筑框架基础上,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剪辑,从而将单调僵化的“机构建筑”转变为多元灵动的“教育建筑”。改扩建项目包括五个高度开放和灵活的小型学习社区,其截然不同的色彩和场所塑造适应了学生的年龄和课程,从而激励这所顶级国际学校发展为最前沿的学习环境。
学习社区蒙太奇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简称ISB)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国际学校,由早教三岁班到十二年级的来自50多个国家的1650名学生组成。原教学楼是20年前建造的总面积达5.4万平方米的“超级盒子”,虽然成功地将各个学部整合在同一个屋檐下,但过度统一的空间无法呈现学生与课程的多样性,而多样性恰恰是这所顶级国际学校的核心精神之一。
自2017年以来,设计团队与教育家和学校管理方合作,采用一种积极的建筑设计策略,将这所顶级国际学校扩展并升级成为最前沿的学习环境。与大多数寻求中心化和一体化的设计不同,“学习社区蒙太奇”采用“去中心化”和“片段化”策略,将学校里的每个小型学习社区视为独立而与众不同的“图像”,在原建筑框架基础上,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剪辑,从而将单调僵化的“机构建筑”转变为多元灵动的“教育建筑”。
和而不同
作为启动整个校区升级的试点项目,改扩建设计包括五个小型学习社区,每个社区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和课程,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色彩和场所塑造。这些创新空间将刺激整个学校的新陈代谢,使之随着新兴学习社区的介入而不断进化。
建筑立面
扩建建筑沿着现有建筑的东边和南边蜿蜒而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包裹在温暖柔和的外墙中,与原建筑严肃的外观对抗平衡,并在新旧交接中包容了年龄、时间与文化。垂直遮阳板由天然木贴面树脂板和彩色千思板构成,以阻挡过多的阳光,降低能耗。小学艺术中心的遮阳板将色彩混合,好像调皮的小朋友将黄色油漆滴在了木板上。中学表演艺术中心的遮阳板角度看似随机,在阳光下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实际上是设计师提取了一段乐章的旋律由软件编制而成。木色遮阳板代表着低音,黄色遮阳板象征着高音,二者共同构成一曲优美的二重奏。
早教社区
早教社区采用瑞吉欧教学法,其设计旨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宜人并且真实的探索世界。扩建的内院以温柔的屋檐线勾画,将高大严肃的教学楼推到了孩子们的视线高度之外,并为原本清冷的庭院增添了趣味和亲和力。
社区内部被构想成一个 “小镇”:中央是与室外直接相连的四季花园(室内游乐场)、沙滩(沙坑)、音乐厅(音乐教室)、画廊(美术教室)、餐厅(厨艺教室)等共享设施,周边环绕着滨河公园(五岁学习空间)、野餐草地(四岁学习空间)、秘密花园(三岁学习空间),最外围的则是带有阁楼的“居所”(教室), 形成了开放至私密的空间序列。
尽管吊顶吸音板造型和一些家具依稀喻示着故事线中的树木、野餐或河流的意象,设计整体呈现出的是抽象的造型与朴素的色彩。教室之间,或与公共空间之间,都可以利用折叠门完全开放,形成很强的互动性和适应力。
小学艺术中心
小学艺术中心是专门为满足小学的小艺术家、表演者和观众需求而设计的,其核心是一个400座的多功能剧场,根据小学生尺度和小学特有的表演方式定制设计。剧场通过机械控制,可切换成为镜框式剧场、葡萄园式剧场和开放大厅三种模式。小学剧场以建筑声学的最高标准设计,支持自然声表演,成为专业级表演艺术殿堂。色彩生动的剧场前厅还可以用于举办展览和聚会,同时为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了等候空间,自然而然地成为小学艺术社区的“精神”中心。
小学图书馆
小学图书馆旨在设计成为一个吸引小读者的WOW空间。改造后的图书馆以依托现状楼梯的“山地”造型为亮点,含蓄表达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中国文人精神内涵。图书馆没有采用常规座椅,而是遍布了适合低龄孩子的台阶、坐垫、软椅、坐凳和“洞穴”。图书馆中庭作为大讲堂,用于上图书馆课和举办作者的签书活动。狭窄的现状通道则被塑造成为供个人安静阅读的世外桃源。这里同小学艺术中心相连,共同构成了小学的核心设施。
中学设计中心
中学设计中心是一个融设计、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为一体的集中式艺术社区。中学设计中心旨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学习,并展示设计与创业课程,用以激发学生创建原型和迭代思想。合作空间是设计中心的核心所在,本质上是个“超级工坊”,可以通过隔段分隔成五个不同尺度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工作室。其周围环绕各类“资源”房间,用以辅助跨学科和项目制学习课程。设计中心入口的画廊,不仅是学校主走廊到设计中心的流畅过渡,而且将中学表演艺术中心与设计中心融为一体。“明日画廊”的氛围前卫而别致,成为中学生最愿意停留的社交空间和表演场所。
中学表演艺术中心
中学表演艺术中心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中学表演艺术社区,包括在声学、照明等方面专业设计的表演艺术教室和乐队、交响乐团、合唱、戏剧、舞蹈等各类排练室。其布局独特,公共空间紧邻外墙并直接采光,多数教室和排练厅则布置在后端,采用间接采光。
交响乐团排练厅以最高声学标准设计,其目标是让每个小音乐家清晰地听到同伴的演奏,指挥也可以分辨出每个乐手的声音。壳状的室内造型直接来源于最佳声学模型,旨在将回响系数调整至最佳,从而最大化的保留原声和一次反射声。壳状造型由背衬吸声或反声材料的三角形穿孔板塑造而成,充满了音乐的律动,并延伸到整个表演艺术中心。中学设计与艺术社区的营造,赋予了ISB一个全新的立面,仿佛凝固的音乐。
项目名称: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改扩建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市顺义区
基地面积:133,333㎡
原有建筑面积:54,087㎡
扩建改建面积:16,636㎡
客户: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设计方:北京和立实践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7/2020
主创设计师:马笑漪
设计团队:王佳佳,陈鹏飞,夏妍,孟超翊,周雪娇,明杨,颜玮慧,朱仁政李亚娟,赵越,王婧,张暄,李晓昂,朱晶,顾海宁,张婧如,邵敏
摄影版权:夏至
立方设计
立方设计
零壹城市
墨泰建筑设计
零壹城市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城市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院
墨泰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UUA建筑师事务所
众建筑
扉建筑
法国AS建筑工作室
goa大象设计
甲骨文空间设计
杭州三日室内设计
圆道设计
立木设计
GOM高目建筑
恒新寰宇建筑设计
天元建筑设计
深圳市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意构建筑
hyperSity 建筑设计事务所
梓泉建筑设计
华造建筑设计
意度建筑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畎亩建筑
元新建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古风建筑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非寻建筑
方夏设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合肥分院
立方设计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修舍建筑
南大建筑钟华颖工作室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间至设计
本末建筑
惟尚建筑设计
元象建筑
goa大象设计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无样建筑工作室
蹊径设计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不也设计工作室
迹·建筑事务所(TAO)
門觉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零壹城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HHD_FUN
格筑设计
普泛建筑工作室
欧博设计
木量建筑工作室
象外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