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成都市中轴线上的交通大动脉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就是被湿地环绕、林盘点缀的天府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天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一直将生态价值放在重要位置。
雁栖湿地位于天府文创城中心位置,也是天府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理念的窗口。田园、浅丘、林地、河道在这片土地静静生长。“雁之羽”天府文创城规划展示厅轻巧坐落在湿地山头之上,宛若在原生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一般,将成为天府新区的鲜明标识。
雁栖于山林
建筑选址于雁栖湿地的高点,概念取义大雁南飞栖于山头。纤细的屋面檐口斜向上生长、向外突出,结合弯折的屋顶造型,仿佛在山林绿意之中“正展开双翅的大雁”,寄语天府数字文创城起势腾飞,更传达出“自然生长之城”和“诗意栖居之城”的公园城市表达新范式。
主创建筑师王宁说:“如果是一个通透的玻璃盒子,从远处看是没有存在感的,高度的玻璃反光在农田里也非常不和谐。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想创造一个‘虚’的形式,就像鸟的羽毛,可以呼吸,阳光和视线都能穿越它。”
建筑底层采取架空柱廊的形式,屋檐向外挑出,可以在漫步其下。远观建筑主体仿佛“立”于高处,深远的挑檐“展翅欲飞”,近看建筑主体退隐山林。从功能上来讲,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展示馆,也是这片城市新区发展的见证者。
与自然共生
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的隐框玻璃肋幕墙,将室外雁栖田园湿地“借景入馆”,同时将公园场景延伸至室内,消解建筑与自然的边界,营造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意境。
室内的中庭采用了天井的形式,“引光入馆”,将自然光线“借”入室内,配合一层室内竹林景观的设计,“借景入室”,让人身在建筑中也可以感受到周围与之共存的自然环境。
从二层的观景平台远眺,大片的绿植、湖泊尽收眼底。屋面的铝板材质与特色的竹钢材料结合,在光影之下营造出独特的韵味。
可部分上人的屋顶是视线极佳之处,一览天府数字文创城整个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全景。而在天府大道上回望,在掩映的湿地景观中是自由而轻盈的曲面屋顶,仿佛栖息的雁羽。
在地性表达
屋顶的吊顶装饰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建造的角度出发,依托川蜀的竹文化,选定竹这种传统材料,经过新型工艺形成竹钢材质。通过单元模数化的竹钢十字构件相互之间榫卯和栓接,形成层层叠叠、模糊的木构空间。
设计师尝试以现代的建筑语言和建造技术,去转译并延续中国传统建筑的质朴自然。既要保证在近景处充满细节,也要在天府大道的主轴线处完美的展现出来光影和轻盈感。同时还要考虑建造的经济性。在不断对结构的连接方式和整体建筑美学效果进行深化后,共采用20根立柱和约30000个挂件以交叉咬合链接的方式完成最终效果。
远看似雁羽般轻盈消隐,近看又不失羽翼的细节。设计团队在川西平原上,探索了一种轻建造的新模式。王宁说:“我觉得特别符合成都人的生活:轻松,在地,丰富多彩又非一成不变。”
项目名称:天府文创城规划展示厅
项目地址:成都
建筑面积:1189.6 ㎡
造价:2000万
设计方:AND Studio安棣建筑事务所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0.08-2022.05
主创:王宁
设计团队:李沁怡 ,Tien,马雨彤,隋欣
合作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结构:丁剑豪,蒋万刚
照明:谢月
施工方: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竹钢,钢,铝板,玻璃,水磨石,清水混凝土
类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摄影版权:存在建筑(摄影+摄像)、天府数字文创城管委会
柏涛设计
10 Design
10 Design
立方设计
木君建筑与室内设计事务所
Wutopia Lab
天仝建筑
长江都市建筑设计
张大为建筑工作室
小隐建筑
goa大象设计
北京光湖普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一十一建筑
汉诺森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WAU建筑事务所
GLA建筑设计
现代之后建筑设计事务所
观筑设计
张·雷设计研究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设计
回应建筑工作室
小写建筑事务所
Wutopia Lab
汉齐建筑
日常建造
柏涛设计
北京光湖普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共和都市
上海中森止境设计工作室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LAD(里德)设计事务所
靠近设计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启迪设计
尹培如建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