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远见文旅-平望京杭大集
苏州 收集
 

四河之地

京杭大运河在平望镇境内与太浦河交汇,形成了大运河、老运河、太浦河、頔塘河,四河汇集的独特景致。

平望镇临浙、依苏、通沪,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史书记载:隋唐以来,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故名平望。

项目所处的平望老镇核心区,位于京杭运河与江南运河交汇的莺脰湖以北。旧时漕运在此处换大船前往大运河浙江区域。

“京杭大集”是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旗下江苏大运远见、江苏远见文旅和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大运河文旅品牌。作为苏州“运河十景”最南端的重要节点,平望京杭大集项目以“大运河畔的平行旅程”为核心理念,融合多种业态,联动运河沿线城市特色,打造动态型策展式运河文旅目的地。

设计范围包含了老镇区内的几个重要节点:司前街入口范围内几处商业用房,安德桥北侧老粮仓区域,以及西北侧的二层商业建筑。

项目面临着成本控制、设计周期短、现场条件复杂、建筑室内景观展陈同步实施、改造范围大且点位分散等难点。

 

设计策略

当下,在解决功能需求到存量改造的转型期里,国内建筑师正在不断适应综合性、主题性文旅项目的内容与建设节奏。在本案的设计与实施上,我们基于自身建筑、景观、室内、展陈的全案能力,将具体的运营内容及相关活动、集体记忆中的传统风貌、空间形态通过各专项设计进行转译。

存量空间与策划运营业态在转译后所呈现的不同使用场景,将激活老镇核心空间,新“角色”赋予了建筑及各类构筑物,共同演绎以京杭运河集市为主题的文旅商业体验。宏观上,项目整体能提供在苏州周边集镇和大运河沿线文旅改造项目的典范样本。

 

群像呈现

司前街入口原商业建筑:改造业态为书吧/民宿;工作专项为立面改造、室内改造;原状加建情况复杂,外部改造以恢复传统风貌为主要目的。

老浴室旧址:改造为民宿;工作专项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平望老粮仓:多种文旅业态功能;工作专项为建筑改造、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陈设计。

 

平望粮仓位于镇区司前街安德桥前城隍庙旧址,历史上使用功能的多次更替。粮仓内部功能曾由粮仓改为地方辣酱坊,入口第一进东侧留有储藏罐,内部有较大的公共活动场地。

具体建筑形制亦有比较好的识别度及年代特征。因此在具体外立面及材料的使用上,需要充分尊重和考虑老粮仓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及京杭大运河的符号元素,在保留及修缮的同时,尝试一些新材料及其组合。

基于改建前状态及置入业态的情况,整个粮仓部分为五个区域:司前街街口及入口部分、东侧南北向粮仓的味道博物馆、东西向第一排粮仓的运河主题展馆、东西向第二排粮仓的室内市集及临展、东西向第三排粮仓的民宿。五个区域通过内部的景观场地进行串联成为整体。

粮仓建筑均为砖混墙体、木抬梁屋面结构。入口建筑朝南正对老镇区标志性文保建筑安德桥。

基于视觉与空间关系上的处理需求,建筑延续现有形制在屋面做了中部三跨抬升处理。建筑东侧保留了当地民众烧香的场所。

入口桥前广场西侧的司前街2号民房,在门窗样式及开启方式做了更新,以适应具体业态的置入。

粮仓入口建筑顶部采用阳光板屋盖及格栅将光影引入内部。

头二进粮仓建筑两侧排水渠的源头为一水景池,池内布置一半亭,连接展厅与市集的同时也是场地视觉及公共活动的中心。

粮仓内部的场地及景观设计地面采用原有条石及新做旧武康石板,沿建筑外边的排水渠既是对使用历史的回应,也起到流线引导的作用。

粮仓区域建筑立面的处理整体上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风貌,主要的更新放在了各处开启部分, 在一些空间顶部开天窗引入光影。

室内对部分原有地砖进行重铺再使用,墙面保留粮仓使用痕迹,例如典型的盖粮覆材用墙上导轨。

相比原本就较为丰富的室外空间,粮仓内部空间相对单一,我们将文化元素转译为空间装置作为表达载体,定义空间功能及体验。

味道博物馆展示当地特色小吃的同时承载粮仓旅社的餐饮功能。

室内在明档的顶部设置了灵感来源于传统粮斗造型的吊顶;因功能及采光的要求,室内对原有屋架也做了抬起处理,沿粮仓内部广场一侧做高窗及局部开启。

粮仓展厅是整个粮仓区域的核心。策划主题围绕平望与运河的关系,刻画市集活动等发生在运输枢纽的文化记忆和故事。

布展引入类蒙太奇的空间体验,同时利用静态及互动的装置构筑物,加入或并列多个元素及空间层次。

空间内拼贴了运河河岸、纤堤、船、招牌文字、历史文化符号与河运相关物件等等。

解构的货船,静态装置,唤醒主题的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延长流线和丰富体验。参差片段化的船身板也是对时间的隐喻。

作为常展结尾的活动装置“平望的二十四次心跳”,对应二十四节气及平望的地方志信息。作为信息展示载体,可以互动改变空间属性。装置本身也指向了去往粮仓市集的通道。

活动装置正面为波纹阳光板,反面为镜面玻璃和带有具体文字信息的亚克力板。

粮仓市集是展厅流线的延续,也具有临时展厅的功能。

粮仓市集的木构商铺将传统市集尺度引入原有的空间内;粮仓民宿整体位于北侧,入口处将原通道一层的一跨空间打开,结合景观及水渠形成灰空间。

住宿部分的改造上,飘窗的透明性与体积感塑造了新功能置入的形态语言。

 

渔市餐厅“渔光曲”:工作专项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位于粮仓西北,一桥之隔,是以运河文化中的渔市渔船作为主题的餐饮建筑空间—“渔光曲”。

在较短的设计施工周期条件下,室内改造以满足餐饮功能需求为主要目的,适度加入运河渔市元素。

外立面改造方面,设计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于主题进行回应。底层外立面呼应传统风格,粉墙黛瓦及传统木作与古镇无缝衔接。南侧一层坡屋顶高低错落,还原传统民宅尺度。

二层以上利用原建筑45度角的窗间墙,用金属网作为立面维护结构。金属网顶部黑色压边整合了夜景灯光,整体错落的造型提供了多重的设计意向:曲谱、船帆、远景的江南坡屋顶群像。

夜景金属网与光线合奏出的水波纹纹理, 整体提升餐饮建筑的辨识度,繁忙运河渔市与当代餐饮在此结合。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文旅项目的最南站-平望京杭大集的整体设计及落成,是在有限的设计施工周期、复杂场地条件及混合业态的情况下,咫间设计以空间全案视角对于综合性文旅项目设计的一次尝试。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认为建筑师有责任以谦逊的立场对待场地内有形及无形的内容,前者是存量建筑的客观存在,后者包括了风貌、氛围行为、集体记忆、运营功能及活动等等

本案连接前后两者并使之转化为具体体验的,是各种起到设计转译媒介作用的建筑类介入体Architectural Interventions)。使用和体验在具备时间维度的情况下,建筑设计的结果可被视为包含人和非人动态主角-“建筑类介入体”的表演场景。(Gage 2008

建筑类介入体与体验者所组成的整体场景的完成所需的“剧本”, 可以理解为部分是落实文旅项目的具体运营策略和业态,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建筑师如何运用建筑学及相关衍生知识去创造可持续的体验感。

我们也欣慰的看到,建成以后的老镇核心区因各类相关活动而重新被激活。传统运河文化以新的角色步入到了现代生活之中。

 

项目记录:

入选苏州“运河十景”- 大运河苏州段重点建设项目

入选 2021 江苏文旅消费新场景。

入选2022年度苏州市 美丽街区

粮仓展厅:大运河的平行旅程与丝绸之路长卷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亚太遗产中心

2022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探索之星奖

 

 

项目全称:远见文旅-平望京杭大集

项目地点:江苏苏州 吴江区平望镇

规划区域:7172m2

建筑面积:4416m2

业主单位:远见文旅

策略指导:程宏 (远见集团)

业态规划:格物设计

建筑事务所:咫间设计

主创建筑师:董江 马嘉伟

设计团队: 冯筱绮 李博 邱旖 卫峰燕 崔懿丹 周佳霓

特邀顾问:吴景贤 (和氏设计)

摄影: 张坤 李浩军 (繁玺视觉);小满

推荐

南头古城南北街建筑风貌改造

博万建筑事务所有限公司

佛山南海叠滘墟改造一期

竖梁社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一期

竖梁社

大理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赵扬建筑工作室

绿地香港 · 也今东南

怡境国际设计集团

苍霞“海月江潮”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

上海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瑞安蟠龙天地-水乡古镇的城市更新实践

天华建筑设计

鸿寿坊 - 里弄式商业的城市更新实践

天华建筑设计

今潮8弄 - 四川北路历史商街的重生

天华建筑设计

龙江老街改造 - 市集文化的再出发

竖梁社

PAC户外商业街区场所营造 - 发现“好白相”

nota建筑设计工作室

武汉中山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繁荣回归

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

上海苏河湾慎余里修复更新项目

都市再生设计研究院

京投北京檀谷商业街改造

大椽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灯光场景营造—“京西不夜城” 炫丽魅夜之彩

华熙万物设计

麓坊中心 主理人街区

未见筑设计事务所

龙城CC创意街区

立方设计

越界陕康里更新

昱景设计

里直街有机更新:延续生活记忆的褶皱

goa大象设计

滨江新城休闲水街

荣朝晖工作室

成都彭州龙兴寺区域城市更新 - 区域更新,旧城新生

BIAD-ASA筑景工作室

天津市意风区城市更新

BIAD-ASA筑景工作室

康县新人字桥及周边商业街更新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张飞庙民俗风情街

源道建筑

老菜场市井街区一段改造 - 碎片与修补

行止计画设计工作室

兰花阁:九流渡滨河艺术街区

UUA建筑师事务所

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 - 市井复兴与街区活化

goa大象设计

芜湖古城更新 - 旧邑新城,古韵盛景

柏涛设计

杭州万科良渚玉鸟集

宇合光年

阜阳罍街

柏涛设计

福州烟台山商业街景营造

宇合光年

前洋农夫集市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土创作中心

广州永庆坊街区

Lab D+H

厦门状元文化广场

厦门都市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