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的文物館新翼大樓設計設計以「起承立新」點題,寓意借新館的形象,傳遞博物館新翼的角色是能夠弘揚華夏文化,承傳中大廣博學問,並作育棟樑的信息。故此,新館之形態欲呈現嶺南觸峰之勢,由自百萬大道到舊文物館東翼,再到新翼橫空而出,凌駕於山體之上,並融入中文大學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
文物館新翼同時希望能夠與中文大學自然環境和地貌進行對話。在受到中大文物館水墨畫藏品中張大千的“山水四屏”和戴進的“仿馬遠踏歌圖”的啓發後,希望建築物可以築構出“石下留蔭”的意境。故此文物館新翼懸空而起,保留現有山坡,使建築物下方的林蔭得以保留,不被打斷。
懸臂結構除了減少對原有地勢的影響以外,還可以滿足文物館對展覽空間的要求。文物館新翼的展覽廳凌空而起,直接銜接舊館的兩個現有的展覽空間,提供流暢的展覽體驗。
文物館新翼的空間流線利用了大樓內的特色樓梯把北面的百萬大道輕鬆連接到南面的大學道和大學城,形成一道文化捷徑,從而方便穿梭與百萬大道和大學道的人流經多功能大堂,特色樓梯,新舊展覽空間,成爲感受中華文化的氣質和藏品的受衆。
文物館新翼的特色「V」形支柱的設計是源自建築師對「傳承」的思考和理解。其中「承」字在中國文化中不單是代表承接和延續,同時也包含承托和支撐的意義。 「V」形支柱能夠回應中華文化對於傳承二字的詮釋,寄予新館在未來對於文化創作,交流和教育的角色。同時「V」形支柱也是對羅桂祥博士所創立的維他奶(Vitasoy)飲品品牌的致敬。
新館外墻設計參考古人以「皴法」來描繪不同的質感來呈現山水之美的手筆,設計出獨特的模板,於清水混凝土墻展現出山水畫淡中有物,或深或淺,疏密有致的質感和紋理。
新館的實用面積共1,770平方米,包括:特展展廳(利孝和陸雁群伉儷展覽廳)、咖啡店(Ideaology)、書店、藝術工作室、裝裱工作室、景色優美的空中花園。
项目名称: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新翼
地點 : 香港沙田
總建築面積 : 約6,000 平方米
業主 : 香港中文大學
设计机构: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
設計年份 : 2019
完成年份 : 2025

日常建造

TEMP

非常建筑

淀川建筑事务所

goa大象设计

Wutopia Lab

陶磊建筑事务所

Sasaki

正反设计

原作设计工作室

OPEN建筑事务所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普罗建筑

dEEP Architects

第一实践建筑设计

waa未觉建筑

场域建筑事务所

如恩设计研究室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瑞拓设计

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一树建筑工作室

超城建筑事务所

迹·建筑事务所(TAO)

不也设计工作室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日兴设计

王冲工作室

Wutopia Lab

谱观建筑设计

如而建筑设计

泛式建筑事务所

FAX建筑事务所

水平线设计

布拉德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SSAD建筑事务所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微介创意设计

岩川建筑

维度华伍德设计

闻非建筑设计

朴开十向设计事务所

后象设计师事务所

Wutopia Lab

深点设计PDD

众建筑

黄锋室内设计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DA INTEGRATING

都市实践

本义建筑设计

WAY Studio

鳞见设计工作室

超然建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