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一山间慢院:长城下的桥
北京 收集
 

01. 当代性的院落,飞来的桥

位于北京怀柔区九渡河镇西北深山鹞子峪沟内的鹞子峪古堡,始建于明代,曾经的军事防御要地如今依然居住着13户居民,当地部门于2007年依照现存制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目前古堡依然较好地保存着原始的文物风貌。作为当代院落式的住宅结构——慢院(bridge yard)临近古堡的东北角,是一座完全新建的院落。

几何是关于空间的线、平面以及三维形体的定律。建筑依据地理形态,以几何的体块整体采用三段式平面布局,由北侧的起居、屋顶露台、拥有独立小院的Loft,中部的公共中庭、厨房,以及南侧三间客房构成。基于周遭杂乱的场地环境,外围封闭、向内生长成为设计的主要策略,既解决了住客的隐私性,也使围合的建筑实体进化为自我的内部环境。

我们希望用具有当代性的思考体系来设计慢院。绕过影壁、穿越曲折通道和敞开的内庭到达主厅或去往各自厢房,灵活的空间结构,被提炼出来的北京当地传统民居的动线所串联。但这又和传统建筑不同,受限于南向场地的面积,南北独立建筑通过的具象构建了有效的连接,住客往返于此,形成动态的、即时的、别有韵味的内庭风景。

桥体与朝外的桥护栏由L型的悬臂式结构所构建,而朝内的护栏则以间距格栅的形式体现,虚与实、厚重与纤细的相呼应,创造了一种漂浮于空中的轻盈姿态。桥被故意设计成完全裸露于室外,看上去似乎造成了某种不便,但这正是我们希望的,希望能够让人清晰感受季节的更替和变化,感受长城下居住的那份气概。

西侧邻居家院墙高筑,在适当的区域选择将我们的墙打开,避免两堵实墙带来完全封闭和笨重的即视感,直接将邻院的墙作为我们的景,这种巧妙的顺势而为,我们称之为他借;而所有室内空间则以庭院作为主要景观面,强调庭院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地鼓励住客于此互动、聚集和分享,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建造方式,我们称之为自取。

 

02. 工匠营造,手工的记忆

人类对于工业化的依赖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最开始的便利于民已经到了完全依赖的程度,人的双手正逐渐从制作和感知中抽离,变成麻木的只会敲击屏幕和递送食物到口中的工具。这种有意无意识的改变,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思考和发现世界的方式。我们对此一直保持着警惕和怀疑。因此在这个院落的设计里,我们希望能够有意识地让人们有所回归,通过最基础的建造方式去营造出具有手工感的建筑,让人们来到这里会不由自主的去触摸,去感受,去思考。真正的感受一座建筑,进而去感受自然。

作为室内外主要的饰面用材,水刷石从鹞子峪古堡的建筑遗迹里浮现出来,过去常见的外墙材料而今被渐渐遗忘。这种久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的材料,在我们看来,是重构场地历史和记忆的不二之选,并希望水刷石的运用能够令建筑融入于自然环境中去。这种看似简单便宜的材料,却需要工人一平方一平方的涂抹上墙和用水冲洗,也因为会用传统技艺的师傅越来越少,墙面的施工持续了三个月。好在最后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 从室外到室内,从地面到墙体再到天花,一种材料表达了它可以表现的最大化,并强调了建筑向来不是特立独行的个体,它是与场地融为一体的、不突兀却有着独特性格和面貌的芸芸众生

而坚硬的混凝土墙则有另一番面貌,它首先是建筑的结构,是空间分割的构件,同时又是拥有独特触感的真实材料。我们有意识的对拆去了模板之后的混凝土墙进行筛选,选择性的保留了一部分施工比较理想的墙体裸露出来。一种材料,当你为其注入生动的官能时,它便超越了所有的构成法则,这其中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特性被全身心的调动起来,使那些只在这一建筑语境中以这一途径才能得到理解和显现的材料体现出唯一性、在地性和适配性的独特意义。材料的真实、延续与当代演绎,也直接的反应了场地与建筑的彼此协调、转换和历史文脉的内在衔接。

关于门窗系统,我们则有不同的想法。首先我们摒弃了更加工业化的断桥铝系统,而是采用了现场工人制作的方钢龙骨加竹木板作为围护结构的系统,同时将可开启的功能看作是的延伸,而非窗的功能,避免常规玻璃上开启窗的繁琐做法,使钢化双层玻璃则简化为单一的采光功能,表现建筑立面实与透对仗的纯粹性,从而使具体的构造行之有效的指向功能和美观的结合。手工感的建筑物毋庸置疑的成为了人们营造有形实体的见证。

 

03. 光的容器,阴影之歌

在传统日式民居的幽暗深处,阴影蜷伏于不同的细微角落,黯然的地面隐藏着起伏的光影;茶器上手工锻造的痕迹微微闪现出金属的岁月光泽;滑动门的木框上约束着半透明的障子纸,柔和的光透过它散射而出,形成一道朦胧的隐约光墙。于是,你几乎无法分辨光源的确切时间,在这半晦半明中,光,如此漂亮地反衬和映射了事物的面貌。谷崎润一郎赞颂阴影,而阴影赞颂光。

从穿过大门,进入幽暗的通道开始,光与影就在交替和变化着。我们把整个建筑作为一个光的容器在设计,悬浮的桥,矗立的墙都是刻画出阴影的最佳道具,整个庭院随着太阳的移动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展现着北方建筑的力量。但我们并不单单追求光如手术刀般切割空间,我们利用更深的挑檐和北侧的长条窗去营造如丝绸般柔和的光线和阴影。

天然的材料在经过光线的滋润后呈现出更加温暖的质感,即使是质感坚硬的混凝土也会闪着朦胧的光。除去对天然光线的借用,关于人工的光,我们也尽可能的采用最克制的手段,以最低程度的干扰使灯光和空间融为一体。那深幽得让人立刻安静下来的氛围,是我们希望带给所有来客的礼物。

 

结语

记得在年初还未完工的时候,我们曾因为项目的推进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开玩笑地将其推卸到业主将这个院子取名叫作慢院上来。其实慢院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恰恰让我们感受到了慢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一个网红建筑遍地,追求本末倒置的时代。去复制一个为摄影而存在的建筑变得极为简单,但创造一个愿意为心而存在的建筑则更加的难能可贵。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著作《论摄影》里说过: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而今天,我们希望慢院能够为打破这个寓言做出一点点努力。

 

项目名称:一山间慢院: 长城下的桥

项目地址:北京怀柔鹞子峪
建筑面积:248
项目类型:民宿
设计方:nsaaa
项目设计:2020.12
完成年份:2022,05
设计团队:汪剑柃,潘旖铭,刘长东,黎明婧
合作方:马工施工团队,房小松施工团队
客户:北京漫宜创意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材料:水刷石,碳化竹木板
品牌:大庄

摄影版权:nsaaa

推荐

鹞子落民宿

大料建筑

借光计划\周塘留白民宿

苏州右见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龙游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圃舍·溪口共享民宿

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三山岛呼梦集民宿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漂浮的房子

巢羽建筑设计事务所

树与墅民宿

蜚声设计

温州慢方舍民宿

杭州慢珊瑚设计

孪生院子民宿

也似建筑

睡眠研究所民宿

多么工作室

北京通州“影”院民宿

大可建筑设计

睡眠研究所·糖

多么工作室

遇涧民宿

平介设计

木兰暖村柿柿如意·南野际民宿

瑞拓设计

象岛埠舍 - 树林之下,山海之间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怀抱石头的民宿

深建筑事务所

韶关大井民宿 - 以设计描摹归园田居

天元建筑设计

上海新场古镇:擇一小院

昱景设计

BRYCE民宿

Another Sunday

后院·溜石港民宿 - 伴山而居

GW空间设计

木可合作社

LEL DESIGN STUDIO

山脚宅院

一苇建筑规划设计

山院

野境设计事务所

江南赋设计师民宿

上海小波建筑设计

东极尘曦民宿

介隐建筑

桂林别居.漓想国创意民宿客房空间改造

Studio 10

桂林别居.漓想国创意民宿客房空间改造

Studio 10

京呆民宿

多么工作室

燕山宿集之 2、4、5号院 - 长城今犹在,老村换新颜

杭州观堂室内设计

宾临城·农宅民宿改造

不无建筑

“归去来”民宿

周鑫工作室

待泾村花海民宿改造

DUS Studio

舟山海街11号民宿二期 - 也有南风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圩美村舍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新都·百草香庐 - 跨越千年农耕生活的对谈

小隐建筑

印澜食集·二舍

舟不离空间设计

兰舍

之行建筑事务所

溪边酒店

时地建筑工作室

向内的微合院民宿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万疏山谷民宿

超级理想建筑工作室

黄山黟云·碧山酒店

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有梨民宿

积木盒子建筑设计事务所

长木徐生民宿

日常建造

小喜民宿之混乱是阶梯

大料建筑

山东沂蒙书舍民宿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叠山方院 北京八道河岭民宿

原榀建筑事务所

北京小喜民宿十号院

原榀建筑事务所

寸二民宿

多么工作室

拾光夏民宿

大可建筑设计

猫和老鼠民宿

大料建筑

300流年民宿改造

李根建筑设计

北京十渡拾光阅影民宿

李根建筑设计

苫也·不若林民宿:山间自成诗

蜚声设计

High巣民宿

大料建筑

千墨民宿

偏离设计

HI LIVE 南厝民宿

百宸空间设计

溪堂民宿酒店

方石建筑

计家大院

大形设计

栖香记民居改造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