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新都·百草香庐 - 跨越千年农耕生活的对谈
四川 收集
 

以林盘为绢纸,描绘乡野生活的画卷

 

林盘如画

林盘田居是成都平原上最典型的农耕生活状态,从古蜀文明时期跨越几千年延续至今,通常以宅院为核心,多户农舍院落自由组合,竹林及各类果树乔木成为院舍之间的天然围栏,这种小聚居的形态星罗棋布于广袤的“天府粮仓”中,成为集合耕织、生活、休憩于一体的自然村落。百草香庐位于成都城北新都区天星村,是一个坐落在千亩良田内的小型林盘。

如同天星村的其他林盘,场地位于农田中央,四周草木环绕。看向林盘时,宛如观赏一幅田园画,农田既是前景也是背景,提供一定距离感的同时,又凸显出林盘,成为视线焦点,阡陌的交通让人随时可以入画。

这与中国古典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林水泽为留白,内容集中体现于画面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角落。若是多个林盘在同一片田野中,就如同观看一幅长轴画,接天的农田是留白,故事便发生在每个林盘之中。

百草香庐的设计意象并不仅仅是某个特定的乡村元素,林盘中的农耕生活场景才是我们想要呈现的最重要的意象。

我们研究了历代的《耕织图》、明代沈周的《东庄图》以及多个版本的《辋川图》中的园林布置、房屋形式及组合关系,根据场地原有建筑的肌理,原场地的空间形态、乡野环境与千年古画中的生活场景结合,创造出多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的画布,将不同的林盘生活场景绘入其中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林盘重生

用地被进入林盘的唯一道路分隔开来,项目也因此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小的一块地打造成为乡村会客厅,主要是茶室与多功能厅;大的一块地由多户居民的宅基地组合而成,主要功能是民宿和私房菜。

成都平原的乡村不同于山村,由于地势开敞,更多是一种直白的呈现。我们用墙体与农田来界定流线,建筑入口朝向道路给人更加开放的感受。曲径通幽或者推门入户的山村之感在这里并不适用,我们希望更多的是“推窗见田”。

林盘的入口处通常是公共开放的场景。或是留出相对开敞的空地作为村民的聚集空间,或是一个服务村民的小商店。我们将乡村会客厅朝向入口的一角切割退让,大挑檐与建筑局部凹陷的灰空间形成外摆区域,也是进入会客厅的入口门廊,与空出的前院连合,可供邻居们“摆龙门阵”。

基于“天府粮仓”关于农耕文化的需求,乡村会客厅的屋顶融入了仓与米斗的设计意象,使该建筑与旁边的民宿建筑从外观的形式上区分开来,更具有公共建筑的形象。

会客厅一层的茶室空间下沉,坐下后视线可以平视周边的农田,喝茶的场景被农田包裹,室内外的区分又与农田相对隔离。以窗为绢的画卷中是麦稻轮作的大田景观,四季枯荣描绘出诸多美妙的画作。

二层的多功能厅可听风、观雨、赏田,主空间较为内秀,结合运营可转化多种功能场景,如:禅修、研学、会议等。

坡屋面局部掀开,在建筑的两个方向形成观景阳台,作为休憩远眺的补充空间,阳台的观景面以挂轴画的形式融合楼上楼下、田间屋内的场景,屋顶与护栏形成框景,取不同角度的农田与林盘入画。

北侧屋面上插入一个观景台,让建筑与林盘内部景观及后续的二期场景相互关联,为游客预留一处空中打卡观景点。

为了平衡整个用地的效率和古制的农村风格建筑形式,民宿与私房菜建筑融合为一栋楼,屋顶拆分形成了多个块面,像是多个建筑的自然组合,同时又兼顾了每个看面观景、遮光、排水等实用功能。

民宿与私房菜共用一个入口,将林盘中的林、田、水、宅四个元素运用于空间布置之中,成为一方小天地。

餐厅与住宿部分的动线生动有趣——流线并没有区分明确的主次,随机性的林盘道路运用于空间交通之中,场地开合的偶然性与观景面结合,是闲逛林盘时,隔着林木、建筑看到美景的欣喜。

通过小通道、小平台有节奏地联合主体空间与交通空间,减少整个建筑的楼梯数量,并在交通节点中提供了多个观景点与室外序厅,形成建筑气口,削减建筑的体量感。

紧邻农田的车行道路移至林盘内部,建筑院落与农田直接相接,让田园纳入了每个院子中,每个房间都自成一院,独享田园。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如何结合充满差异化的资源本底与乡村发展需求,打造为相互成就的功能业态,是我们在该类型项目中努力的方向。

“百草”是希望结合新都中医药种植产业来丰富项目经营,将药膳、汤药、理疗等功能与业态关联;同时丰富林盘之内的乡土植物资源。

“香庐”是基于焚香、书香、花香、稻香、麦香等多种香味,结草为庐,是功能业态、建筑形态、农耕文化、资源环境等多维度内容浓缩后的独特表达。

“林盘为绢,生活入画”这种生动的乡村场景演绎形式,无疑为之后周边的林盘拓展,甚至是大成都平原林盘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农耕生活状态演绎结合现代功能业态,放置于林盘之中,使之成为一块极具特色和活力的乐土,相对独立的场域纯粹而质朴。

百草香庐除了对当地的林盘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城市里的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利用乡村的差异化形成城乡互补的功能空间,一定程度促进了城乡融合。这也暗合了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对于宅院和乡间生活的美好向往

 

项目名称:新都·百草香庐

项目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天星村

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

主创团队:小隐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潘友才

设计总监:杨喆(合伙人)

技术总监:陈仁振(合伙人)  

设计团队:杨锐、胡沁梅、赵亚线、苟源君、黄宇婷、吴宁

施工图团队:成都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成都华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申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白色外墙涂料、木结构(杉木)、Low-E中空玻璃、小青瓦、仿竹编花窗

建成时间:20243月

撰文:杨喆

摄影:DONG建筑影像

推荐

鹞子落民宿

大料建筑

借光计划\周塘留白民宿

苏州右见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龙游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圃舍·溪口共享民宿

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三山岛呼梦集民宿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漂浮的房子

巢羽建筑设计事务所

树与墅民宿

蜚声设计

温州慢方舍民宿

杭州慢珊瑚设计

孪生院子民宿

也似建筑

睡眠研究所民宿

多么工作室

北京通州“影”院民宿

大可建筑设计

睡眠研究所·糖

多么工作室

遇涧民宿

平介设计

木兰暖村柿柿如意·南野际民宿

瑞拓设计

象岛埠舍 - 树林之下,山海之间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怀抱石头的民宿

深建筑事务所

韶关大井民宿 - 以设计描摹归园田居

天元建筑设计

上海新场古镇:擇一小院

昱景设计

BRYCE民宿

Another Sunday

后院·溜石港民宿 - 伴山而居

GW空间设计

木可合作社

LEL DESIGN STUDIO

山脚宅院

一苇建筑规划设计

山院

野境设计事务所

一山间慢院:长城下的桥

nsaaa

江南赋设计师民宿

上海小波建筑设计

东极尘曦民宿

介隐建筑

桂林别居.漓想国创意民宿客房空间改造

Studio 10

桂林别居.漓想国创意民宿客房空间改造

Studio 10

京呆民宿

多么工作室

燕山宿集之 2、4、5号院 - 长城今犹在,老村换新颜

杭州观堂室内设计

宾临城·农宅民宿改造

不无建筑

“归去来”民宿

周鑫工作室

待泾村花海民宿改造

DUS Studio

舟山海街11号民宿二期 - 也有南风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圩美村舍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印澜食集·二舍

舟不离空间设计

兰舍

之行建筑事务所

溪边酒店

时地建筑工作室

向内的微合院民宿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万疏山谷民宿

超级理想建筑工作室

黄山黟云·碧山酒店

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有梨民宿

积木盒子建筑设计事务所

长木徐生民宿

日常建造

小喜民宿之混乱是阶梯

大料建筑

山东沂蒙书舍民宿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叠山方院 北京八道河岭民宿

原榀建筑事务所

北京小喜民宿十号院

原榀建筑事务所

寸二民宿

多么工作室

拾光夏民宿

大可建筑设计

猫和老鼠民宿

大料建筑

300流年民宿改造

李根建筑设计

北京十渡拾光阅影民宿

李根建筑设计

苫也·不若林民宿:山间自成诗

蜚声设计

High巣民宿

大料建筑

千墨民宿

偏离设计

HI LIVE 南厝民宿

百宸空间设计

溪堂民宿酒店

方石建筑

计家大院

大形设计

栖香记民居改造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