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静园
上海 收集
 

静园是一栋花园洋房,坐落在车水马龙的上海万航渡路上,毗邻静安寺核心商圈。2019年底,当业主带着改造这栋老房子的想法找到我们的时候,离新冠肆虐中华大地已然不远,在随后一年的设计改造中,疫情两个字从未离开过与业主的设计讨论,这让项目天然地带有某种特殊性。

当然这个项目的特殊性远非如此,这是一栋老洋房的改造,更确切地说是一栋老洋房销售模式的实验。业主想通过设计改造,为这栋老房子在其随后的出售中争取更大的市场价值和溢价空间。所以静园的改造实际上是一个产品的打造,而这个房子的实际使用者虚位以待,也让这次改造设计变得略微抽象,我们只能假想谁有可能成为这样一栋大宅的主人,而这样的假想也恰恰成为这个设计最有趣的地方,它没有任务书,我们需要站在原点,跨越从01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开放的命题设计,我们采用了一种开放的策略,以开放的心态和手段,营造一栋不被绝大多数买家抗拒的房子。

对于一个需要落地的设计任务,却又没有明确的使用需求,设计的操作实际上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作为设计师的个体经验会时不时地霸占整个设计推导,打破主客观之间的平衡。整个设计过程其实是不断地在我觉得市场觉得之间肉搏的过程。

 

开放的平面:实现多义的场景可能

因为无法获得具体的生活需求,功能布局的灵活性和模糊性,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应对方式。实际上未来生活场景的多义性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房间的确定功能被空间的灵活场景所取代。

我们在一层将客厅、餐厅以及西厨以敞开的方式连通,变成一个可分可合的公共空间。

在二层我们将中央的房间变为起居室,并与二层露台相连,形成一个家庭室。

在三层干脆破除了房间的概念,舍弃了衣帽间的配置,创造了一个横贯东西的大主卧,如果未来被用作办公,也能轻松应对。

即使面临着对于结构的大幅改造,我们也坚持这个平面多义化的操作,因为开放是一个灵活的策略,它实现了具备包容度的空间可塑性,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形成微妙的平衡,以模糊的、松散的、留白的方式,创造了很多延展的接口而非结果,让更多被假想的生活和工作在这里成为可能。

 

开放的立面:尽一切可能拥抱阳光和户外

老洋房是上海开埠后中西合璧的特殊产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租界扩张后又达鼎盛,这种独立式的花园住宅在如今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尊贵的存在。不过虽说有如此的贵族血统,但毕竟还受限于上个世纪初的建造水准,砖木的结构体系使其面临老房子挥之不去的劣势:采光差、空间封闭。因而将立面打开去赢得更大的采光和景观面,也成了这次开放设计策略中重要的一环。

一层客厅原本的窗洞墙立面体系被打开,成为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移门,与院子的关系更加亲密,花园作为老洋房的核心资产,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被更加充分地感知和体验。餐厅落地窗外设计了水池,与保留的桂花树一起,成为餐厅的一幅对景。

整个改造中,上海老洋房标配的格子老钢窗并未出现在最后的落地方案里,而是采用了铝包木的大幅玻璃窗,因为我们纠结了一番,还是觉得一味标签化地去还原老洋房的文化符号,而牺牲了室内外景观和视野的通透性,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让我们欣慰的是,结果的呈现也获得了大多数前来参观的潜在买家的认可。

 

开放的顶面:充分展现迷人的历史表情

老洋房的价值除了先天的地段优势,多半是凝结在其历史积淀里,买一栋老洋房实际上更像是收藏一件老古董。我们的改造一直有个设想,即改造后的房子要成为一个博物馆、一本回忆录,因而整个设计的策展属性很重。从这个角度切入,老房子的顶面实际上具备丰富的可策展性,经年累月历经多次装修,而顶面却一直被尘封于花样繁多的吊顶里,虽说失去了话语权,但也因此免遭打扰和侵袭。

夜里当室内灯光亮起,静静地站在花园的水池边,抬头往屋里看,可以看到我们对于顶面的不同处理:一层的吊顶用三角的棱状结构对老的梁架做了暗示性的含蓄表达,灯带和窗帘盒也都被纳入这套体系中;二层起居室,顶面的梁架被完整地暴露,甚至小心翼翼地保留了一些残破的缺口,那都是有故事的历史表情,值得被后人多看一会儿;三层的顶面因为屋面木梁架过于复杂,大多数被吊顶封装了起来,但在中间位置选择将干净利落的双坡屋面结构暴露出来,中央的主梁也以切片的方式被呈现,透出一股静态的历史张力。

天窗也成为了开放顶面的重要方式,屋面所开启的两个天窗,一个看天空,一个看烟囱,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历史景观的戏剧化呈现。

 

开放的剖面:实现系统技术的置入

我们可能已经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就是光光守着历史表情怀想从前,是无法满足当代生活对于便利性和舒适性的理性需求的,而这也成了横亘在老洋房改造前的一个技术挑战。我们就好像做精密的外科手术一样,将老洋房脆弱老朽的体肤剖开,小心翼翼地将中央空调、新风、净水、地暖、电梯、全屋智能等设备系统置入这个已经耄耋之年的老房子。这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当然也值得冒险,因为这脱胎换骨,老房子能如获新生。

站在院子里,操控手中的手机APP,眼前这栋老洋房便听话地被操控着灯、空调、窗帘、遮阳、监控……这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智能生活体验。这个剖开和置入的动作,实际上我们给予这栋老房子的,是它承载未来生活的能力和底气。

2020年底,历时9个月的工程,房子的改造也算颇有效率地完成。在这疫情肆虐全球的一年,房子如同整个人类世界,经历了一次自省和蜕变。在这一场蜕变中,我们不主张修旧如旧的完全还原,也不提倡改头换面的完全颠覆,而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交接,这是一种开放的状态,一本续集的开始,待有缘人提笔接着往下写。就好像站在三层露台上,朝南看到的烟囱与摩天楼,那一幕历史的交接与对话,温暖而深刻。

 

项目名称:静园JING HOUSE老洋房改造

项目地区:上海静安区
建筑面积:室内466平方米,室外200平方米
空间类别:花园洋房住宅
设计方:得当设计 DEDANG DESIGN
建筑及室内设计:王俊锋、季静凝、蒋文超、刘章进、梁宝垒
结构设计顾问:王柳
施工图设计:苏州再造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朗观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经理:宋健
建筑摄影:沙鹏

推荐

四合宅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竹别墅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临海T宅

META-工作室

舟山云海苑 

空间进化

西文昌胡同X号院

亼建筑

上围插件家

众建筑

自宅

陶磊建筑事务所

KMD之家

鲍威建筑工作室

上海哥伦比亚圈老宅改造

旭可建筑

广州历史街区内一栋极小住宅改造

都市实践

洛阳国花园

广州图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安吉桃花源未来山

蓝城设计

三盒一宅

设计秩序

枫泾小筑

六识研社

崔岗艺术村自宅

伍米尺建筑设计事务所

荒野之家-绿洲木屋

个个世界

下塘街住宅

得空营造社

HOUSE d , 顺德白色自建房

都市未来设计工作室

扁担宅 - 零度的温暖

KAI建筑工作室

正向能源宅

众建筑

天桥平房区共生公寓 - 大杂院的有机更新

超城建筑事务所

“清水园”私人居住空间

默认建筑工作室

冬日凡居

鳞见设计工作室

园宅

度向建筑

荒野之家

个个世界

微光之宅

Wutopia Lab

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向下扎根的家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管宅

纬图设计

桥接住宅

区兆坚建筑及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阿都兰

创研空间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