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类型
在中国,多层商业类型的容积率满足不了城市内部需要的密度。这导致过度依赖独立的塔楼以满足容积率的要求。然而,从裙楼中拔地而起的塔楼则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组合。多层商业类型的优势(有效加强城市街道边缘,通风良好,建筑内部自然采光;以及一个内部庭院,可供选择的私人、半私人或公共空间)结合塔楼最大限度地扩大容积率的能力。
做个好邻居
这个项目的城市样式需要对邻近建筑物保持严格的日照要求。低矮的裙楼不会影响日照,而塔楼则较难以定位。它最终的位置东、西立面大面积暴露于斜晒阳光之中。
金属百叶
出奇的是所有的立面都需要垂直屏障来隔热。高雅的薄板延伸出窗口并形成水平面,上布垂直穿孔金属遮光板,这些遮光板既足够封闭得以挡住阳光,又足够开放而不妨碍观景。总体上,这些遮光板作为一系列的金属百叶覆盖 统一了立面。板材被切割成百叶,为每层楼提供室外空间,并对百叶壁进行细微的视觉减轻。
极简主义1。-表现主义0。
这座商业办公大楼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功能:档案馆、检测中心、员工食堂、商业街前咖啡馆,以及各种封闭和开放的办公空间,这奠定了这些项目的建筑表达。然而,比起探索这些显见的解决方案,真正的问题是:功能间的区隔是什么?结合裙房和塔楼所带来的不同是什么?最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适应这些差异呢?
这个问题带来了两个设计对策:首先,统一幕墙,满足每一个不同区域的日照和遮阳性能标准;其次,所有功能的入口位置都通入中央庭院空间。
半公共庭院
这种集中的动线策略创造了一个半公共的户外空间,方便了不同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还为庭院景观午餐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活跃空间。
庭院直接通往南大门的公共人行道直到未来拟建的步行桥到该站点的东北部。这条对角线的捷径进一步加强了庭院的半公共性质。
异置的屋顶景观
鼓励员工走出大楼,享受河景或庭院,一楼室内的地砖直接铺入庭院直到河边–为将来底楼开发更多公共和/或商业功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前瞻。
该塔俯瞰多层商业的屋顶,这个空间为租户提供了一个大的私人室外空间。一个为员工的午餐或非正式会议准备的亭子坐落在一个屋顶景观上,呈现为一个异置的景观。食堂的工作人员打开门就看到这个屋顶景观,机电房被装扮成额外的花园亭子。
比我们想象的更令人瞩目
在商业和零售环境中,每一个建筑都争奇斗艳,在以广告及标牌为主的街景中,建筑已成为了企业理念和营销活动的延伸–一个简单派艺术作品,优雅和冷静的公共建筑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令人瞩目。
项目名称:杭州桐庐档案馆
地点: 浙江省,杭州,桐庐
建筑面积:26,700平方米
年份: 2016—2019
客户:桐庐城市发展经营有限公司
GFA: 26,700 m²
建设投资:人民币1.36亿
功能项目: 档案馆,检测中心及办公楼
设计机构: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BAU项目组成员: James Brearley、Jens Eberhardt、陈志勇、罗怀利、Steve Whitford、高卫国、陈箭
施工单位:杭州港湾建设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院: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摄影:夏至
非常建筑
集合设计
10 Design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同济四时方院设计研究中心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张·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