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深圳市龙岗河碧道馆
深圳 收集
 

碧水璞玉:龙岗河畔的社区驿站

20208 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规划背景下,龙岗河流域的治理与建设也是深圳市五河一湖示范性碧道项目中重要的一环。其中,作为整个龙岗河沿岸最大单体建筑的碧道展示馆(以下简称碧道馆,不仅将为市民提供参观、学习碧道流域整治科普的展览空间,亦兼具驿站售卖、图书借阅的民众服务,同时也为龙岗区水务局和流域管理中心提供更好的日常运营及办公空间。

 

多层复合 拓展边界

考量和处理建筑功能、空间与场地这三者的关系,是深圳龙岗河碧道馆在设计初始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核心议题。三角形场地中心是原流域中心办公室——一座半覆土式的单层建筑,其顶部是面向河道缓慢下降的草坡。场地北侧的龙岗河道与坡岸堤顶有接近45m的高差,堤岸侧壁有美化加固人工仿制的巨石。场地南侧为龙园路,对面即是深圳代表性的高密度城中村握手楼,场地西侧为龙园公园的入口牌坊,其下部是高度接近一层高度的台地;场地东侧为龙园路和河道夹角形成的狭长公园连接带;纵观整个场地,其西北角的榕树组团,沿河岸堤顶排列的树木、原始建筑体量的覆土坡地以及沿岸落差的关系,形成了本场地最为独特的记忆点。

因此我们寻找了场地中最具代表性三种要素,作为设计工作的启动策略:

榕树:全部保留的同时,将市民体验和服务运营空间围绕设置并稍作退让 ,形成榕树组团与建筑空间结合形成的双层绿廊;

草坡:原单层建筑不得以拆除,但从空间形体上延续从城市向水岸一侧的坡向关系,利用沿河设置的廊架系统,使得建筑空间向景观空间延续转变;

巨石:虽因堤岸加固最后不得不拆除,延续了水岸高差以及建筑临水岸侧的景观、错落平台关系;

以此出发,将展厅的体量放置于场地中心,二层的榕树书店与餐厅列于西侧与榕树形成半包围的弧线,办公体量脱开展厅主体列于东侧,顺应河道与城市道路所围合形成的场地边界,形成五边形。

同时设计打破楼层概念,在最高水位线的基础上,以29.5m/32.5m/34m/37m等标高区分不同层数。通过在29.5米标高处设置不同高度景观平台,反映不同时节的水位高度。当百年一遇汛期来临之时,藏在地面下的翻折式防汛门则会竖起、锁定,防止江水倒灌。整个系统也可作为碧道馆公共教育与展示的一部分。

 

围屋材料的现代转译

从空中俯瞰,碧道馆的体量切分与南侧城中村的握手楼接近。而从人视角看向建筑南侧正立面,我们借鉴了龙岗客家围屋特有的体量感,并通过现代材料——釉面陶土板对围屋夯土的材料进行现代转译。陶土板的竖向条文也象征着龙园榕树须根的独有意向。

从龙岗河北岸看向建筑的北立面,强烈的坡顶棚架语言和点状穿插其中的树木交相呼应。棚下的湿润空间借鉴了广东余荫山房的意向,通过多变的台地形成行走坐卧的细分空间,提供多样的沿岸活动可能性。

 

重塑岭南客家文化的场所记忆

碧道馆的选址位于龙岗河沿线重要节点——龙园公园的南侧。龙岗区、龙岗河,这些区位名片已然成为岭南客家文化记忆的载体,对其中传统历史要素的提取、转译,以及文化记忆的传承延续是一个永续常谈的命题,兼具挑战的同时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龙园公园,作为龙岗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滨水开放公园,它既承载着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更像是一个精神地标,每逢节假日就有的庆典集体,是一个集体记忆之地。新建筑功能的引入,不是简简单单的加法,既需要考虑对场地的尊重,更是文化的承载演绎。建筑师用建筑的方法尽最大力解决功能需求问题同时,也从策略上综合考虑城市与场地、空间与功能、结构与材料、细部与使用等多方面议题。

 

创造可望、可游、可读的河畔妙境

在解决功能、场地、造价等大局层面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充分挖掘,人群流线可能性,创造出可望、可游、可读的河畔妙境

龙岗河沿岸是市民前来龙园游玩的主流线。在龙岗河南岸,从西向东,在穿过一片茂密的榕树林后,便进入了碧道馆沿河的棚架之下,从棚下可以下台阶至河岸,或进入花园进而进入半地下展厅,也可以一直前行穿越至办公体量东侧的沿河平台。龙园牌坊的高台是龙园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从高台可以通过廊桥直接到二层的半室外廊道,廊道向前,可以选择进入书店,或者向下通过钢制楼梯到棚下的花园空间。

 

项目名称:深圳市龙岗河碧道馆

项目地点: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龙园路435

项目类型:展览、办公、轻餐饮、图书阅览

基地面积:12334平方米

建筑面积:4379.7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1.06 - 2022.11

建设时间:2022.08 - 2023.08

设计单位: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刘宇扬

项目负责人:吴从宝、周小晨

概念设计:周小晨、于尧瀚、陈晓龙、徐嘉瑞、段嫣然、郭昊伦、汤文轩、杨潇芬

深化设计:周小晨、王亚昆、王莹、于尧瀚、朱澄霖、王楚雪、于晴、齐楚涵、黄逸飞、李晓龙、奚碧莹、梅峥黄宏权

驻场建筑师:周小晨、王亚昆、赵佳(总协调)、周新波(室内)

设计范围: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节点景观概念设计

建设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水务局(委托方)、华润(深圳)有限公司(代建方)

结构顾问:石维、林志艺

机电顾问:上海三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上海凯岩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水岸整体):Hassell

设计总包: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汕头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创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类型:框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主要建筑材料:釉面陶板、Low-E玻璃、混凝土涂料,钢、钛锌板,水洗石

主要室内材料:木饰面板,釉面陶板,质感涂料,水磨石,木地板

主要景观材料:水洗石,花岗岩

摄影:许元、赵佳

推荐

南头城社区中心

非常建筑

柘林镇综合服务中心

集合设计

珠海市民服务中心 - 以人为本的一站式便民政务服务及社区中心

10 Design

深圳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 - 碧道之环

同济四时方院设计研究中心

杭州桐庐档案馆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凯州之窗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苏通大桥档案馆-生长的建筑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南京宪法公园及绿博园城市客厅配套设施建筑

张·雷设计研究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