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背景与区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从增量向存量转变,城市管理从粗放向精细演化,而道路机动化与住宅高层化,更是让老校区与新城市之间的关系矛盾重重。玉溪生态实验小学即是在如此背景之下的设计案例。
学校基地位于玉溪中心区域,傍靠五脑山城市公园。校区总面积为23500平方米,地势西低东高,地形极为特殊。初勘现场,爬上长而陡的坡道之后,杂草丛生间一栋老旧的教学楼遗忘在山林前的空地上,斑驳的墙体年复一年经受着日晒雨淋。继续教学楼后的陡坡而上,自地势高处俯瞰,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建筑师心中笃定了一个信念——改变与重塑,让这片土地重获新生。”
破题|需求与策略
设计开始前的充分沟通很重要,梳理需求、分析问题、匹配策略。各种问题整合之后,设计再有针对性的做出解答。
学校用地傍山,且周边环境复杂,有饭店、旅馆、烧烤店。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从入口到达教学楼平台有近10米的高差,人徒步走上去很艰难,下雨天则很容易滑倒。因为山体地形的原因,学校内部有很多陡坡,空间区域限制狭隘。
设计伊始,校长就提出要求,学校的门前不能有台阶;现场一栋遗落的教学楼和山体结合断层,没有办法做更多空间的扩展;学校里唯一的一块面积较大的空地,因后面有大型水厂不适宜建教学楼;同时,学校一半未开发的山体要求设计成可游可用空间;包括教室内部的设施非常的简陋,投资也很有限。
以上现状与需求的种种矛盾,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和极限的地形内打造一个舒适良好的校园空间呢?
化解高差既是本案的核心难题也是解题思路,破题之举便是因地制宜,将化解高差和保护生态的两相融合,变不利地形为自然山势共构相融的校园空间特色。
设计的目标很明确,改造废弃教学楼、加建新教学建筑,保护生态、植入校方需求、合理布局,变不利地形为合理的校园空间。如何化解高差与融合生态这一项目核心难题。设计最初的空间关注点并不在教学楼的细部功能上,而是新老建筑的融合,教学建筑和山地环境相嵌,构建校园空间的全新叙事体验。
共存|建筑与脉络
由于沿城市界面的建筑群不能拆改,而改造加建的学校又将以新面貌示人,设计选择以纯白为主基调,采用干净利落的极简主义风格。远远望去,学校仿佛是一座白色城堡退避于沿街建筑,隐藏于自然山林之中。
拆掉现状遗落教学楼会大大增加成本,设计策略是原有的教学楼建筑结构不做改变,把老校和新校进行嫁接。通过在外立面加筑木质铝板格栅做美化,在建筑顶部构架与底部外部加以装饰线条,使其与新加建建筑风格统一。而新建建筑则利用山地丰富的竖向层次,塑造极具想象力的空间场所。山体一侧的建筑外立面则非常简单,造就学校非常简洁清爽干净的呈现。新旧建筑间以连廊联接,L型的庭院景观边界与学生的动线自然结合。课后,孩子们的行动空间,更可以扩展到山体区域,每时每刻都可以引发运动与无限可能。
学校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动线:机动车从车行专用口进入校园后,驶入环山半坡道路直接进入停车场;学生则通过人脸自动识别闸口进入校园,由公共交通带进入各个教学场所。
现场有非常大的高差地形,主入口就是一个陡直的坡道,步行走到教学楼会产生强烈的疲累感。设计借鉴旧金山一个有名的景点“九曲花街”,将人行步道设置为“九曲回廊”,弯曲迂回的路线长度换取空间减缓流线的坡度,同时在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沥青增加摩擦力,使得步行感受舒适。主入口广场与道路接平,这样广阔宽敞的平台空间使得家长在接送孩子时有一个聚集广场,也方便人流快速疏散。
很快,可以看到孩子们沿着蜿蜒的坡道向上奔跑,来到学校接待大厅前的环形停留广场雀跃聚首,而沿路花坛中时令的花草和时不时撞见的特色的小品雕塑学校环境更添生机。学生非常喜欢在此处行走,上下学时分的“九曲回廊”俨然一道亮丽的景色,原先最不利的节点已变成在当地的一个小小网红景点。
车行道的设置则是顺循高差,以一个舒缓的坡度往上后进入半地下停车场,形成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校方在车行道景墙上写了一行字,“故事从这里开始”,只要有车从这经过就可以看到,趣味盎然。
共生|空中操场与功能堆叠
在布局田径场与运动场时,不破坏山体、保护自然环境是首则;不变动土方、尽量控制成本是强规。在这块场地直接放置一个田径场,会将原本局限的空间进一步压缩。
设计采用功能堆叠的手法,将操场抬高,食堂与停车场设置在操场下层,将操场空间至于其上,这样对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创造出更多的功能性空间。于是,这样一个拥有250米长的环形跑道“空中操场”就形成了,学生来到操场就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在更接近天空的操场上运动,仿佛伸手就能猜到白云;眺望远方城市,视野开阔舒朗。
因孩子们需要丰富多样的活动需求,设计师在建筑中注入大量廊道、平台、楼梯等非正式交流空间,让他们能在其中自由漫步嬉戏。教学楼屋顶也没有闲置,做成空中花园,学生从教学楼上到屋顶读书、观光,形成一个灵活多功能的空中平台。
设计根据现场日照及主导风向,推断出校内各功能区域的最佳位置,并在不同高度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平面,将每一个功能空间合理布局,使得整个学校的流线组织更加顺畅。孩子们可以在这种趣味性的行走和运动中激发出对自然和空间的思考,而多变而富有想象力的生态空间自然场所反过来也是有利于塑造孩子们的身心和品性。
生态|穿梭在半山半校间
在操场旁的树林,对于孩子们而言仿佛是另外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随着台阶拾级而上,每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都将情不自禁步入这秘密的自然之境。
山林自然生态风景是最具感染力的,校方提出要在山上做生态森林学校,我们就把所有的坡全部利用上,将建筑融入环境。现场的树木保留,把建筑打散形成若干个小建筑单体,将它们放置在山体的不同高差,隐匿在绿色生态山体之中。绿树如茵、生态绿色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们课间课后在山间穿梭,山上的这块区域变成可以观赏城市、可以穿行游历的丰富场所。
经年累月,建筑将和山体形成共生关系:藏身于山石树林,又从山石的绿色中显现出来,若隐若现。周围是一片翠绿的景色,覆盖在无尽的蓝天之下,阳光明媚,草木在微风地吹拂下微微颤动。孩子们总能在这片绿林找到自己所喜爱的“角落”,课堂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在树荫下、阳光下、微风中……
结语|创造教育新名片
在城市不断更新迭变的发展进程中,校园一直以一种配套和附属的形象存在。对个人而言,校园是美好的青春回忆;对城市而言,校园是文化的精神象征。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打造一所美好的校园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城市美好的形象。 创造教育新名片不仅是口号,更是城市策略。
学校就像一个点,他亮光后对周边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这个城市整体的教育面貌也随之不断的提升增强。设计为学校赋能,通过创新的设计带给学校崭新的教学理念和舒适的空间载体。我们强调专业化的一站式设计,设计的脱节会影响先进的教学理论与设施的实现。学校更是城市至为重要的大型公建,而且有非常规律的布点。把控好学校在城市网络中产生的点、线、面效应,就可以把整个城市的空间面貌提升。创造教育名片是面向未来学校的一个必要的手段。
我们的设计关注基于功能需求下质量与成本的平衡,坚持对品质的追求和儿童健康成长的专注,更是将城市更新与校园改扩建相结合,从多层级的策略思考、全方面的设计落实,极大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伴随着旧建筑的更新、功能的改善、自然的维护,城市活力正渐渐唤醒。
夜幕降临,校园重回宁静。半山半校的玉溪生态实验小学安静的等待第二天师生的到来… …
立方设计
立方设计
零壹城市
墨泰建筑设计
零壹城市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城市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院
墨泰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UUA建筑师事务所
众建筑
扉建筑
法国AS建筑工作室
goa大象设计
甲骨文空间设计
杭州三日室内设计
圆道设计
立木设计
意构建筑
hyperSity 建筑设计事务所
梓泉建筑设计
华造建筑设计
意度建筑
和立建筑实践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畎亩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古风建筑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非寻建筑
方夏设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合肥分院
立方设计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修舍建筑
南大建筑钟华颖工作室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间至设计
本末建筑
惟尚建筑设计
元象建筑
goa大象设计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无样建筑工作室
蹊径设计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不也设计工作室
迹·建筑事务所(TAO)
門觉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零壹城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HHD_FUN
格筑设计
普泛建筑工作室
欧博设计
木量建筑工作室
象外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