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协作式学习中心位于第二教学楼内,毗邻食堂与数学科学学院,如何将原有楼梯底下和旁边的边角位空间改造成融合北大元素,让学生都能有心理认同感的多元、交互、无界空间是本项目的重点。
北京大学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希望在项目的改造设计中体现“守正和创新”的北大精神,并使之成为北大的人文景观新地标。这个空间是多元教育空间的试点,为自主式学习提供新场景。
SITE 1:梯下空间再利用
北区学习中心位于第二教学楼的首层,选址于此主要是考虑到方便课间短时间的自修,同时靠近与社会外界联系最密切的东南门,在功能上可以作为一个交汇点,方便校内校外人士于此交流会面。但由于有个大楼梯的存在,导致原有空间低矮零碎,没有人气。
为了引导人流,我们设计了一个朝向主入口大门的折形吊顶装置,并把原有低矮的楼梯底空间包了起来,木色材质也让人有了亲切感,将闲置空间变成了社交空间。大堂中间的柱子也被三面展板包了起来,成为了活动展演信息的传播墙。
SITE 2:“树下”的学习空间
南区学习中心位于第二教学楼三层的最南侧,址于此主要是考虑到能汇聚三个方向的人流,且靠近校园主干道,方便往来教学楼建筑群和饭堂的学生人群抵达使用,但由于从立面到天花都是玻璃幕墙,夏天阳光直射,又闷又晒。于是我们在三个方向人流的汇聚处围绕其中一根柱子设计了一颗“大树”,“树下”可以成为学习交流的空间,同时树顶飘荡着的团团星云又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
“树”旁边还有两个别致的“树屋”——“德先生”和“赛先生”,身处其中,黑色的主色调让人沉静,注意力集中;而半封闭的空间设计,既不会干扰他人,又不使人完全孤立。
“人们聚集在村口的大树下,彼此交谈,相互协作,旁边还有两间小房子。这就是树下空间在自然界的映射,一种极强的归属感。”
—— 米笑(扉建筑创始人)
多元交互的可能
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功能需求。中央的自由式舞台采用流线型的设计,让空间多了灵动感。台子不高,既可在平时随意就坐,也可在有分享活动时用作舞台。同时为了尽可能呈现空间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在每个区域都布置有屏幕可供讨论分享。
学习空间改造前有一处两层通高的口袋空间,由于过于空旷而令人无法安定。这个空间旁边正好是楼梯,于是我们决定拆除栏杆,把台阶延伸至这个通高空间形成阶梯式的多功能座席。不仅大大增加了学习空间的座位数,也让空间尺度更加宜人。
黑红相间的“梯田”与书柜墙搭配,台阶的错落让空间更加立体,为讨论式的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有演讲演出的时候,这些稍微远离舞台的座席往往更受欢迎,它可以在参与与自修之间自由切换。
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利用PVC管设计了一件名为“智慧”的艺术装置,既是遮阳的措施,又是晚上照明的灯具,还是一件原创艺术品。艺术与设计的融合,营造了美与无界的体验。
参与式设计
通过组织“北大红”艺术工作坊,在工作坊中被师生们选出来的心中的“北大红”被运用于设计当中。主题墙和书屋黑板的设计绘制也都由师生共同完成。“参与式设计”的方式让师生们从一开始就参与项目形象的构建,传达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体现了北大的自由精神与多元文化。
项目名称: 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改造
项目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颐和园路5号
建筑面积:423平方米
委托单位:北京大学
建筑事务所: 扉建筑
主创建筑师: 米笑
设计团队: 黄毅、卓锦万
摄影师:扉建筑
立方设计
立方设计
零壹城市
墨泰建筑设计
零壹城市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城市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院
墨泰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UUA建筑师事务所
众建筑
法国AS建筑工作室
goa大象设计
甲骨文空间设计
杭州三日室内设计
圆道设计
立木设计
意构建筑
hyperSity 建筑设计事务所
梓泉建筑设计
华造建筑设计
意度建筑
和立建筑实践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畎亩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古风建筑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非寻建筑
方夏设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合肥分院
立方设计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修舍建筑
南大建筑钟华颖工作室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思序建筑规划设计
间至设计
本末建筑
惟尚建筑设计
元象建筑
goa大象设计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无样建筑工作室
蹊径设计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不也设计工作室
迹·建筑事务所(TAO)
門觉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零壹城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HHD_FUN
格筑设计
普泛建筑工作室
欧博设计
木量建筑工作室
象外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