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展示中心是一个旧建筑改造及景观公园提档项目。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两江幸福广场,地处照母山科技新城的核心位置。
1990年,江北国际机场通航,重庆向北拉开序幕。2000年,重庆北部新区设立。2010年,两江新区获批成立,重庆北部在城市建设,产业聚集方面成为了重庆的领头雁。而照母山科技新城,从十五年前在重庆人心目中的“有点远,没配套”,早已蜕变成为科技公司扎堆,轨道线便捷,毗邻照母山森林公园,到达市中心快捷,周围品质住区林立的重要商务街区。
项目用地位于照母山科技新城中央的幸福广场南侧,正好在方尖碑的下部,毗邻柏林公园,看山面水。建筑原为一家停业数年的饭店,为迎接2018年8月下旬在重庆召开的智博会,展厅项目选址于此。基于紧迫的开放时间要求,业主选择了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的方式,节约工期。本项目从开始设计到开放,仅用了8个月。
在设计师眼中,本项目除了肩负着作为智博会分会场的重任之外,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城市微更新的机会。设计中将建筑 “轻干预”和景观“重参与”相结合,借由展示中心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对幸福广场片区进行一次针灸式的场所改造,为局部片区注入新吸引力,令周边市民及白领乐于前往,令这片广场,公园具有更高的人气和活力,令这片商务区具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照母山漫游体系
和国内很多写字楼区一样,照母山科技新城商务楼宇密集但是生活体验单一,虽然写字楼群围绕着一个大型硬质广场及柏林公园,但到达性较弱,公园绿化未被充分体验,非常可惜。而在本项目之前,我们就一直在为政府背景的平台开发公司提供设计咨询,希望在本片区打造更完备的步行体系甚至空中游廊体系,更高效地连通被星光大道隔断的写字楼群东西两区。
本项目的实施成为了我们正在思考的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我们希望本项目融入片区步行漫游系统之中,通过设计处理,打造非常精彩的一个片段,打通脉络,实现片区更充分的串联。到更微观的层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步道处理,连系环湖的东西步行路径,形成闭环,并与东北角的地铁站口对接。催生出更多的漫步人群。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对项目进行了场地类型的转换。场地原貌为较为私密的餐饮外摆空间,荒废已久,树木茂密,市民视线所及,非常消极,这与我们预设的场所感更具公共性的目标相左,因此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植被移除,将场地的沿湖界面呈现出来,让游览者尽享湖光山色。
改造前:密闭的庭院空间,树木茂密、与外界环境隔绝,场地可达性差,且属内向型空间。植被杂乱,视线通透性差,缺乏参与性、亲水性。
改造后:自然舒朗、清新舒适,会呼吸的景观空间,增强了场地参与性和通达性。
景观“重参与”
景观以“重参与”为设计原则,以项目主题“大数据”为概念元素,提取大数据传输的“点+线”的模式,通过对图形的关键元素提取、设计演绎,结合场地地形合功能布局,形成特有的景观形式。
以原有的景观资源为依托,通过对临湖场地的整治,利用“近自然”的设计手法,增设滨水休闲场地,加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亲水关系。根据大数据展厅的整体游览需求,结合建筑出入口重新设计交通流线、人行动线,与建筑内部的展览游线相整合,划分室外场地的景观功能属性,加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亲水关系,打造多场次的立体景观。
游廊串联体系
为了实现片区步行体系升级,我们在场地中置入了三个新交通体,通过坡道来连接室内建筑与滨水景观区,并打通了场地的东西步行脉络,形成了贯穿整个场地的游览主线,同时,沿途创造了一系列的游览节点,如外挑观景台及向市民开放的室内观景外廊,营造丰富多变的步行体验。
主入口展示区
功能上将原有主入口广场拓宽,满足人流集散、车辆回车及临时停车功能,同时增设主入口LOGO,提升整体迎宾氛围;修复原有叠瀑,形成动态景观,丰富游览时的听觉感受,同时具有曝氧净化水体的功能。结合紧邻的无障碍景观桥,在此处形成整个场地的景观眺望点。
滨水休憩区
功能上在满足场地内土方平衡的前提下,梳理滨水区域的原有地形和植被,将临近湖面区域原来难以亲水的景观布局作出适当改造,在此基础上打造亲水小广场,通过缓坡草坪入水的形式,形成水生植物生态驳岸;整体交通上采用无障碍景观桥和退台式生态草阶的设计手法将存在高差较大的区域联动起来,构筑多层次的景观空间场地。
退台式生态草阶
生态草阶不仅能完善步行交通功能,还能结合亲水小广场,形成功能灵活自由的,集亲水、观景、休闲、演艺活动为一体的湖滨露天小剧场坐区;且在形式上加强了场地的景观完整性,同时也呼应了设计构思中所提取的大数据景观元素。
景观桥
为营造舒适丰富的游览路径,我们在原场地中置入了三个无障碍交通体和一个景观交通体,通过交通体景观桥方式的来连接建筑室内展厅与室外场地和周边地块,打通场地的步行脉络,形成整个场地的游览主线。采用无障碍通道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同时解决展厅设备运输问题。
户外休憩区
通过景观台阶串联一二层商业,结合展厅的功能需求,在展厅南区屋面上,设置户外咖啡伞座,同时考虑到现有屋面有限的荷载,利用可移动式花箱,合理分隔屋面的休憩空间。
建筑立面改造“轻干预”
在建筑的外立面整治工程中,一方面迫于工期的压力,一方面出于整体风貌协调的考虑,我们树立“轻干预”的设计原则,对现状立面进行分类处理,并不全盘大动干戈,而是局部改造立面,压缩工程量。
经过细致的实地踏勘,对于个别风貌突兀破旧的立面,我们予以拆除,换以与风貌色彩协调的竖向金属格栅;对于较统一的立面元素,我们采用“外罩”玻璃体的方式进行风貌转换;对于干挂石材的立面部分,我们进行了保留,并补齐外墙凹凸缺口,提升立面整体感。
紧邻建筑幕墙的场地采用草坪、石材铺装、玻璃栏杆的简洁方式去布置,重在突出建筑外立面幕墙的整体感和序列感,夜晚在建筑幕墙灯光的映射下,显得整个场地干净通透。
建筑功能布局
整个项目的总室内面积为5200平方米,其中作为主展厅的部分为1800平,临近西侧入口广场,位于第二层,其下部的一层空间面积约800平,被设计为管理公司办公用房。而与主展厅相邻的东侧二层区域室内面积约1100平,在后续被设计为了创客空间“MK SPACE”,其下部一层的1480平,被设计为企业展区,该区域通过一部后加的自动扶梯与主展厅相连。
工程难点
本项目规模虽小,但多专业协作的难度却非常高,由于时间过于紧迫,项目采用设计总包的方式,由建筑师协调总控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幕墙深化设计,照明设计,消防设计等各分包设计团队的工作,同步开展设计工作。同时,室内设计和展陈设计团队也在稍后同步进场开始设计。
由于复杂的地形原因,建筑南面邻水,其余三面均有高差,又因为本项目是个旧建筑改造项目,大型施工设备难以到达低区,为施工组织造成了极大难度,所幸项目最后仍然按时完成,如期开放。
结语
我们认为,城市微更新的意义,在于通过适度的设计干预,充分保留城市记忆,避免全拆全建,让市民所熟悉的城市片段蜕变成环境更优美,体验更美好的场所。微更新的设计态度是一种可延续的设计立场。城市微更新展现了对城市历史的足够尊重,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会面临比新建项目更多的各种施工限制以及完全未知的工程难点,可以说,见招拆招,避免大动干戈,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常态,但是,我们也认为,设计师应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坚守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的一片初心,努力做出尝试。如今,周边市民逐渐发现了这个散步的新去处,临湖休憩的人群,正慢慢地多了起来。
项目名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展示中心立面和景观改造
设计机构:重庆市设计院
项目地址:中国重庆市渝北区两江幸福广场
项目面积:建筑5200㎡,景观12506㎡
类型:建筑立面改造 景观改造
材料:石材 钢结构 玻璃
标签:重庆 两江新区
分类:展厅 公共空间 公园
业主单位: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年份:2018年1月
建成时间:2018年9月
建筑设计:重庆市设计院第一建筑设计院
建筑设计团队:郭桐江,刘一博,陈竞,刘文君
景观设计:重庆市设计院环境艺术设计院
景观设计指导:刘杨
景观设计团队:艾骏男,黄双斌,毛雯,赵晶,任艾卿,欧阳彩虹,龙智杰,郑欣
施工单位:重庆陆中海岸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三棱镜建筑空间摄影
奥雅设计
蓝海景观
派澜设计
TOPOS拓柏景观
张唐景观
广亩景观
MYP迈柏
HASSELL Studio
易兰规划设计院
谷创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
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
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
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
昱道景观工作室
天元建筑设计
天元建筑设计
风物营造
FLO景观设计事务所
FLO景观设计事务所
FLO景观设计事务所
瀚世景观规划设计
荷于景观设计
昱道景观工作室
织地社
FLO景观设计事务所
昱道景观工作室
昱道景观工作室
阡上景观
黑白之间景观
元道景观
翰祥景观设计
翰地景观
大小景观
MYP迈柏
一宇设计
一宇设计
原筑景观
环形设计事务所
迈丘设计
仓谷景观规划设计
创翌善策
方土环境规划设计
ASPECT Stud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