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田县城“田”字格局绿道
大田县城依山伴水,远观是秀美山城,近观均溪河穿城而过,但滨水公共空间缺乏,两侧山峦蜿蜒,但沿城的森林公园可达性欠佳,中间城镇建筑密布,但可供市民活动的空间稀少。大田县城绿道的构建就是为了在建设用地紧张的前提下让城镇增绿,增加公共开放空间,让城市变得可以“呼吸”。
大田绿道引绿入城,通过梳理整合山体、滨河、道路资源形成城郊型、滨河区、都市型绿道,将自然与人文的景观有机串联形成“田”字型绿道网络格局。为城镇及周边居民提供生态、健康的宜居环境,重塑了大田山水城镇的风貌。
大田县城绿道示范段—陌上花开的乡土景观
大田城郊型绿道作为先行示范段,全长6.3km宽4.5米,总用地5.3万平米。设计提出了“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概念,通过选择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福建山樱花以及色叶植物黄山栾树,来打造一条富有思乡之情的林荫绿道。
运用健康数据结合沿线 “山水城镇、梯田山谷、山野林地”的景观设置观景台和休息驿站。设计部分,继承大田本土文化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 “土堡”型的入口驿站、田园风光的“凤凰谷”、文化遗产的“板凳龙”桥,同时科学设置了厕所、照明、标识等人性化绿道设施,沿线绿道新种植130余种近万株植物,形成一条集健身、游憩、生态、教育、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绿道。
板凳龙桥
横跨凤凰谷80米长的“板凳龙桥”,设计将大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板凳龙”的形态进行抽象
设计提炼: 5根圆桥墩抽象成“连接把手”,主梁体抽象成“板凳”,桥上的异型双曲面钢结构网架抽象成“龙身”,菱形的网架肌理象征板凳龙的竹编表皮,网架端部与绿叶融合抽象成龙尾与龙首,通透的网架表皮“似有非有”传达了“龙现无形”的意境。设计摒弃传统具象的龙的形态设计,而是将大田板凳龙的形象抽象并提炼升华,用现代的钢材料和城市雕塑手法,对大田乡土建筑进行探索表达。
观凤台 驿站
“观凤台”,依山伴坡在绿道两侧设置“平地式”休息驿站,是观赏郊野风光“凤凰谷”和乡土文化“板凳龙”桥的最佳观景点。
设计抽象提炼了大田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土堡”来进行乡土文化传承,用“虚实相间”的木网格象征土堡的土墙、 “米斗状”的木窗象征土堡的瞭望窗,钢管形成土堡的屋檐。会随时间变化的红色锈钢来象征大田特有的“红壤”并融入周边环境。
大田县城绿道滨河段 – 水与绿的交融
大田绿道滨河示范段始于县城南门,连接老城区滨河栈道,向城郊滨河绿道过渡,整体风格设计呈现出从人工到自然过渡。为改变均溪河一刀切防汛墙导致亲水性差的现状,离水面1米多高处设置4米宽的木栈道,打造大田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亲水的栈道。
现状的滩涂和菜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在河中水坝处设置观赏水坝小瀑布的观景休闲平台。同时,置换南门桥头场广绿地形成滨河段绿道入口,提供休闲观景、引导人流、岸上岸下空间转换、强化绿道入口标识等功能。
岸下亲水栈道穿越南门桥桥底并联通老城区原有栈道,强化了滨水绿道的连续性 。岸上改造河滨路原有绿化带并保留大树,临水区域设置休闲平台,形成一条富有特色的林荫健身绿道。
绿道建成后成为10万县城居民最喜爱的打卡地,市民在绿道健身、漫步、跑步、亲子、纳凉、交流、观景等,企事业单位在绿道开展公司团建、马拉松比赛、协会活动、同学集会等,同时也是学校春游、植物科普、户外研习、环保宣传等活动最佳地。大田板凳龙桥建成后,各种吐槽“蛇皮”“丝袜”“蜂窝”等,除了健身休闲功能外,板凳龙桥却成为市民喜爱拍照留念的新地标景点。绿道沿线每隔20米设置石板凳龙乡土景观小品,板凳龙灯是绿道的景观照明,同时通过连续重复的板凳龙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板凳龙”的印象。绿道沿线每公里设置土堡元素的小驿站亭,有靠背座椅和顶棚,成为绿道健身人群交流、休闲、避雨的场所,也是田间劳作者的临时休息场所。
项目名称:福建省大田县健身绿道与河滨栈道设计
项目地址:福建省大田县(仙亭山公园至白岩山公园)
项目规模:长5.7km,宽4.5m
客户:福建省兴田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机构:上海选泉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龙桥设计:上海无以类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选泉设计旗下)
家具设计:上海无以类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选泉设计旗下)
绿道摄影:选泉设计 锻公子 大田河长制
摄影版权:上海选泉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AECOM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宇设计
Martha Schwartz Partners
LDG兰斯凯普
CLD会筑景观
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一方国际环境景观
棕榈设计
土人设计
格境设计
格境设计
元有景观
元有景观
元有景观
元有景观
或然景观
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
昱道景观工作室
未相景观
尤境设计
观筑设计
MYP迈柏
MYP迈柏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成都澳博景观设计
艾绿尼塔
BOX盒子实践景观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