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梦中心是上海徐汇滨江的文化商业新地标,原为上海水泥厂旧址。项目历经近十年变迁,最终成为今日江风拂面、人群熙攘,原始兼具精致的模样。西岸梦中心北区改造由大舍建筑统筹。其中,合尘建筑设计了延龙腾大道的1栋和3栋。
对我们来说,该项目的有趣之处在于,除了新旧结合、工业遗址再利用、文化结合商业等老生常谈之外,它体现了在上海不断被重写的、片段化的都市环境中调解与融合的技巧。设计者需要摆脱对整体无菌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允许多元和即兴的产生。项目最终呈现出一种介于自然发生和严格把控之间,具有流动性的状态。
1栋3栋拥有面向龙腾大道绵长的展开面。其北端与穹顶艺术中心、西岸大剧院(由SHL设计)共同围合出庆典广场,东侧与滨江彩色盒子组团(由大舍建筑设计)形成生动的步行内街。它是片区的起点,也链接了西岸滨江由北至南、由高雅艺术向文娱商业的过渡。
1栋3栋改造自封闭式观演建筑,在更新后仍需承担高频次的夜间演艺功能和文化沙龙活动。原状的沉重体量和封闭黑盒,都对如何增强立面的丰富度和透明性提出了挑战。
改造基于最小干预、最大效果的原则。在优化流线和适应现行规范之外,避免对既有土建结构的改动。通过尽可能打开外围界面、增加平台和楼梯连接,来提升街区在各个标高的步行连续性和空间开放度。两栋楼建筑几乎只使用了铝这单一材料,通过肌理与色彩的微妙组合,实现改造成本与视觉丰度的平衡。
两栋建筑采用一金一银的组合,通过材料透明度的变化和冷暖搭配,给人以对比而互补、丰富而统一的街区印象。在体量和形式上通过不同尺度上的弧形起伏,消除实体的单调感,并呼应建筑集群的滨水氛围。
3 栋是栋长长的、被银色鳞片覆盖的建筑。采用冷色调和正反翻转的短弧线,在单调的长界面上实现富有层次的效果。设计试图从两方面切入。首先以最经济的窗墙体系延建筑四周打开横向长窗,建立与城市的对话。其次采用向外悬挑的鳞片状的金属延展网单元轻巧覆盖整个建筑。它们随标高变换着方向、进退和透明度,随阳光移动变幻着表情。这个简明的单一节点,可以灵活适应既有埋件、开窗位置、保温厚度、泛光等多重问题。朴素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推动力和装饰又不失典雅的轻盈感在此共存。
1栋的改造难度较大。原有建筑构成杂乱,且在规划层面要求完全保留原状广告牌。1#的工作重心在于梳理自身的各个要素并建立与周围的关系,在拼贴感和整体性之间寻求平衡。新表皮采用暖色调和舒缓的长弧线,与对角的西岸大剧院形成对话。主入口转角处增设3d裸眼LED,结合景观大台阶,提示出原本不够明确的入口。立面在金色的梯度间微妙变化:金色竖挺、红铜色雨棚和收边、背透光的浅金泡沫铝、米色石纹铝板,双面双色竖向百叶共同构成江边流光溢彩的蓝调时刻。
1栋3栋在展现自身和相互对话之余,都试图与整个梦中心和西岸大片区产生链接,让建筑在各个距离和尺度下展现多样的层次和风味。
这一项目敦促建筑师在思考大写的“建筑”之外,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都市的复杂性,应对并利用商业迭代带给建筑本体的流变与冲击。
项目名称:Gate M西岸梦中心1栋3栋
项目地点:徐汇区龙腾大道2266号
建筑面积:10343平方米(1栋);10580平方米(3栋)
建筑师:HCCH合尘建筑(建筑改造方案、初步设计与施工配合)
设计团队:陈昊、胡琛琛、蔡曦、张恬、朱一凡、侯一达、李文希
合作设计: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土建施工图设计)
景观设计:JCFO,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梦中心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嘉之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AECOM
设计时间:2022年6月-2023年5月
建成时间:2024年8月
摄影:刘国威、田方方、朱清言
迹·建筑事务所(TAO)
10 Design
10 Design
Kokaistudios
Kokaistudios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尘建筑
姜平工作室
扉建筑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Kokaistudios
头条计画
PIG DESIGN
乾正设计
浅深室内设计
袈蓝建筑
大正建筑事务所
境物建筑设计
墨照建筑设计事务所
联合公设
Zaha Hadid Design
goa大象设计
大料建筑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GENSLER
天华建筑设计
goa大象设计
三益建筑设计
徽宗设计研究室
华熙万物设计
弘石设计
GENSLER
ARQ建筑事务所
建斐建筑咨询
青墨建筑
Wutopia Lab
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河南曲青春建筑设计事务所
大料建筑
昱景设计
昱景设计
四周建筑
本哲建筑
CLOU 柯路建筑
VARY几里设计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四周建筑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朗图设计
未见筑设计事务所
10 Design
Kokaistudios
柏涛设计
10 Design
Kokaistudios
宽建筑
之见空间设计
中德行建筑设计
槃达建筑
坊城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