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oong Lab松涛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完成的禧泉 Joyous Spring 疗愈中心,坐落于北京五环外,占地约 8200㎡。作为一次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的实践,项目以“水”为媒介,通过对结构的改造、内部空间的重构,以及功能体系的引入,延续了原有闲置建筑的生命轨迹,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与空间意义——一个集汤泉、理疗、SPA、美食、度假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康养体验空间。
消失的屋顶,光的入口
设计以场地中央一处地下空间的屋顶(原建筑室内泳池区的玻璃双坡屋面)为切入点。拆除原屋顶,成为场地激活的起点。由此,建筑关系被重新定义,空间向上打开,与外界产生直接对话;同时引发了一系列功能与体验的重构:户外景观庭院、不同感受的室内温泉泡池、连接内外的交通景廊,以及可承载活动的户外泳池区。屋顶的“消失”不仅重塑了建筑的状态,也创造出一处嵌入地下的,承载着“自然与光”的容器。
这片屋顶的拆除使空间被打开,天空光线洒落,曾经封闭的地下空间转化为下沉式户外景观庭院,成为引光入室的媒介。自然光穿透庭院景窗(新定义的室内外边界),层层渗入建筑内部,与水相遇、与环境融合,并与人的感知建立起持续的联系——几乎让人察觉不到,这里曾是一处封闭幽暗的地下空间。
以“水”为线索的感官叙事也由此展开,在光的引导下形成阶段递进的节奏——临近户外庭院,是阳光充沛的景观泡池,气氛轻盈;继续深入,光线渐趋柔和,构成一个围合感更强的“水院儿”,静谧而柔和;而在最深处,几近无光,设置干湿蒸与泡池,空间愈发内敛包容,引导人进入一个更为私密、沉浸的感官体验世界。
自然地源与浴场文明的启发
自古以来,人们便以汤浴为身心疗愈之道,其历史亦是一部关于自然、身体与精神共鸣的文明长卷,有关其“疗愈作用”的记载遍及世界各地。例如中国唐代《本草拾遗》已系统记录温泉的药用价值,罗马帝国曾修建数个大型公共浴场,兼具清洁、治疗、社交功能。从缓解病痛的生存本能,到融合医学与交往的文明场域,汤泉的形式始终存在,并持续演化。
设计团队在充分调研与场地勘察的基础上,将建筑的负一层设定为汤泉主体区域,建筑面积约6300 ㎡,回应了汤泉“源于地”的文化意涵。设计师借助原有“结构柱”和“建筑基台”之间的芯层深度,顺势构筑“池位”,使整个地下空间既具备舒适的层高,又无需对结构做过度干预,同时弱化了立柱对空间流线的割裂。随后,通过引入户外泳池、景观花园、连廊、阳光房等元素,使建筑上下层形成双水联动,内外之间亦自然贯通。
整片水域在开放与围合之间展开,包裹着数个水温与疗效各异的汤池。墙体、窗洞、台阶等建筑语言,共同营造出自然洞穴般的沉浸氛围,并融汇为有序的环形动线——既引导浴客按预设路径和空间节奏依次体验各处,也保留了自主探索的自由。
不同于当下多数新式汤泉的男女分浴逻辑,项目有意识地回归传统汤泉的治本之道,打造更为原始、自由的共浴机制,唤起人与人之间在同一空间中自然共处的状态。置身其中,宾客得以卸下外在的身份标签,以平等的姿态相遇,共享这片水域所带来的情绪与温度,同时,在感官的层层调动中,逐渐触及内在的自我。这种看似“老派”的设置,不仅是对功能模式的再思考,更是对古老社交形式与情感连接的当代表达。
光合作用与情绪心理的映照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生化过程,情绪则源于人们的大脑活动,二者看似无关,却在自然与心理之间存在深刻而间接的联动。光照、氧气与植被不仅维持生态平衡,也在潜移默化地中调节人的心理状态。项目中对“光”与“植物”的运用,正是对这种微妙关系的有意识回应。
明与暗的节奏,自接待厅起便悄然铺陈,在空间中缓缓推进,成为了释放情绪与和情感转换的无形载体。侧窗、天光、幕墙、玻璃砖墙等建筑元素引入自然光线,通过采光强弱塑造各功能区的氛围基调,注入或静谧、或纯粹的张力,唤起沉浸式体验。
从明亮的地表向沉静地下的过渡过程中,光的表达跟随宾客的活动轨迹,转化为“面”、“线”、“点”的形式。渐暗的更衣区如同安静下来的前奏;汤泉区在盒式结构与暗环境中,以精巧的光束控制与围合设计,构建出流动的界面,引导身体放松与感官觉醒;而回到公共休闲区、咖啡与花园餐厅时,光线则再次攀升至明亮的高点。
植物则在光的牵引下,成为空间中另一重自然语言。植物设计师选用多样植物群落,从入口的室外景观延展至室内各区域。绿植不仅调和了建筑与人之间的尺度关系,也以其静默姿态与呼吸节奏,为室内注入鲜活的生命感,使人在知觉渐次被唤醒的过程中,悄然完成从外部世界回归内心的过渡。
从秘境体验到深度放松
禧泉 Joyous Spring内整合了桑拿、按摩、中医理疗、美容SPA、局部护理等功能,同时引入氧舱、EVA生命光舱、熏蒸房、盐疗房等科技疗愈单元。在自然材质与设备协同作用下,构建出一个完整且可持续的康养体系。面对这样一个沉浸式的疗愈场域,设计策略聚焦于空间与身心关系的重构。通过尺度、路径、材质与氛围的协同,逐层展开体验的节奏,延伸其深度与时间性。
为深化体验的丰富性,空间中嵌入多层级住宿单元:既有适于短时停留的简约客房,也设有可预约的大面积私密套间,使疗愈从数小时自然过渡至一日乃至数日,融入日常节奏,形成连续的修复状态。
疗愈体验亦跟随材质的介入,与环境氛围的变化而被逐步唤醒。公共区域采用夯土墙体与原石材质,仿若置身岩洞之间,配合草本植物、盐块、中草药等天然材料的肌理与气息,编织出清新而沉静的自然氛围。自然肌理不仅在触觉与嗅觉层面包裹着人的感知,也心理层面构成了精神上的“围合”。
在这里,空间不再只是物理容器,而更像一个感知场域。它唤醒那些被日常遮蔽的感官知觉。人在其中,由表及里逐层过渡,仿若泛音浮现于沉静之下,不依靠外力,而是通过自我内调,完成一种内在秩序的回归。
项目名称|禧泉 Joyous Spring 疗愈中心
项目位置|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临2号
建筑面积|13000 m²
项目业主|禧园文化集团
项目类型|康养空间、适应性再利用建筑
设计单位|Soong Lab 松涛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王松涛
设计团队|张健、王晓雨、李帅、常梦雅、王爽、杨树军、赵广文、刘东、孟维晗、李旭、苏峻
景观设计|北京越川观赏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景观主创|杨浩
照明设计|北京锦霖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唐志林、李青竹、李强)
家具提供|两三亭、KUNDESIGN户外家居、素元、relife 远风
施工团队|江苏飞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现场深化设计|李帅、杨树军、王晓雨、飞翼工事组
设计周期|2021年06月-2023年05月(一期/二期)
施工周期|2021年10月-2024年12月(一期/二期)
项目摄影|金伟琦、陈光辉、FaLa Photos、吴昂
LITTLE studio
Z.H.D.I
南京拙木空间设计
HOOOLDESIGN事务所
尔我空间设计研究室
黑泡泡建筑装饰设计
南京缐状建筑设计
MDO
立品设计
水相设计
裸筑更新
兼建筑
有冇设计工作室
十上设计
徐松装饰设计
余论设计
艾克建筑设计
有限设计
桀森建筑设计
宇作建筑
物柔研究所
瑞拓设计
等外组设计
有思概念设计研究室
共生形态设计
杭州澜廷设计
潜木设计
路得装饰工程设计
时效楠设计师事务所
何以设计
天诺国际
堂晤设计
同人汇设计
寸匠熊猫设计事务所
锦禾设计机构
素造建筑
吾觉空间
北京对角线设计
北京对角线设计
北京对角线设计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栖斯设计
素造建筑
域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