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围绕一位艺术家的工作需求和生活状态而设计的建筑改造项目,55这个数字对于业主而言代表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们将这个项目命名为Apartment 55(A55)。
场地位于一栋五层公寓的顶楼,业主希望保留现有露天庭院,同时兼顾工作,会客,展览,起居等功能。希望营造创作空间的绝对隐私感,对于作画的位置,光线的角度和视线所及的景象,都需斟酌考量。这个项目的挑战在于,在原有结构的承载力限定下的腾挪转移。空间梳理之后我们重新定义了建筑和庭院,组织安排了动线和垂直交通。在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全新的计算之后,新增荷载控制在9吨之内。设计的全新钢结构被‘绑’在原混凝土框架结构之上,避免对原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并起到一定的围箍作用。
在空间规划和动线上,是由主入口开始向内延伸的公共区(会客,展览),向半公共区和私人区域(起居,画室)过渡。每个空间性质的转化,通过轨道移门的开启和关闭,窗的位置和玻璃透明度,结合楼梯和走廊的过渡空间,来引导访客对于空间的可见和可达性。我们在工作区域为艺术家设计了三个画室,通过新增钢结构来控制层高,开窗和房间的尺寸,同时通过自然光和墙壁的反射对画室光环境的影响,营造了氛围各不相同的创作空间。
为了增加空间的隐私感,内向庭院中新增建筑立面的幕墙起始标高为5.6米,这意味着首层会客区的视线高度上没有任何开窗,让整个庭院成为一个均质的露天展览空间。立面背后由隐藏一层通向二层大画室的楼梯过渡空间,玻璃幕墙结合庭院和天光作为一个自然采光的玻璃盒子,以此来过滤直接进入大画室的自然光,使得画室光线更加柔和。天光渲染了由一层公共/半公共空间,过渡向画室和私人空间的情绪变化和仪式感。
空间气氛和情绪的过渡,通过材料的颜色,材质和光线混合构成第二次转化。首层会客区大面积使用深灰色纳米混凝土地面以及墙面,手工打磨的颗粒感配合颜色木纹的纹路和光泽,整体压低会客区的色调,与庭院的淡灰绿色真石漆形成室内外的对比,强调从室外投射进入的自然光给空间带来的精神体验。由一层走廊转向楼梯上二层,空间的色调开始转淡,浅灰色墙面和同色木地板,配合天光强化进入私人工作区前的情绪准备。二层整体使用浅灰色纳米混凝土地面和灰白色墙体,落地玻璃幕墙让光线作为空间唯一的表情,为工作区带来静谧和纯粹。三层露台可俯瞰大画室和庭院,夜晚从玻璃幕墙漫射出的光线,作为城市景观,渲染了整个建筑的气氛。
A55从设计到建造完工为期三年,在这个限制条件极其苛刻的项目中,我们尝试最大限度地为建筑空间带来与功能相宜的变化和节奏,感知和形式,轻盈和沉重,光影和颜色,希望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综合体验,连同业主创造的艺术一起,缓缓降临。
项目名称:Apartment 55 公寓改造
项目地点:北京
建筑规模:300平方米
建成年份:2019年
室内设计: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
主创设计师:王旎、张大为
设计团队:杨树军、寿大光 、范意任
结构设计:刘粟
施工团队:大有和诚建筑装饰
主要材料:纳米水泥(Soluzioni Microverlay)、家具(CASSINA)
摄影师:孙海霆
八荒设计
介介工作室
壹舍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张烨建筑事务所
舍下草堂
辰境设计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NOTHING DESIGN工作室
吾隅设计
深点设计PDD
杭州慢珊瑚设计
杭州辰佑设计
PhoebeSayswow建築事務所
万境设计
O筑设计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
常名建筑设计事务所
游牧林工作室
几言设计研究室
1890.STUDIO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画里设计
观行设计
天马设计
在造建筑工作室
意思建筑
马志成工作室
戏构建筑设计工作室
平行公社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壹舍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几言设计研究室
漫缦设计事务所
方居建筑设计事务所
无研建筑
堤由匡建筑设计工作室
费弗空间设计
CUN寸DESIGN
桐话建筑设计
理想猫工作室
涅十设计
白造设计
大不了地设计工作室
构设计事务所
张大为建筑工作室
简璞设计
山点水建筑设计事务所
零筑设计
CUN寸DESIGN
SUHO HOME
度合一衡
巨人设计
ACME木及设计
隹禾设计工作室
朗荷STUDIO
wooom studio
木君建筑与室内设计事务所
空间里
大海小燕设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