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岛就是广州的中央公园。岛上是高级住宅和博物馆、音乐厅,环绕中间一片大绿地。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规划,整个岛只有外销房,一般市民是不能上岛的。可见这个岛优越的地理位置。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开始在南岸打造“文化黄金海岸”,陆续建成省美术馆、星海音乐厅等国内一流的艺术场馆。二沙岛成了广州市民心中“阳春白雪”的代名词。
文立方项目是“文化黄金海岸”沿江最后的地块,计划由一个民间艺术基金会以自筹资金形式做一个“mini西九”—以物业经营资助文化艺术活动,形成自给自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10年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建筑师正好还住在岛上。晚上常常在南岸江边散步。路的一边是围墙里的豪宅大院和博物馆,黑洞洞的木无表情;另一边是大榕树下的“音乐会”,来散步吹江风乘凉的市民,常常三五成群围聚在那些自弹自唱的街头艺人身边。
这活生生就是Allan.B.Jocobs《伟大的街道》所描述的场景:“总有一些街道,要比其他街道更不一般——置身其间,你胸中了无挂碍,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这里白天杳无人烟,一到傍晚就开始热闹非凡。“不是因为我们必须去那里,而是因为我们希望去那里”——这是Jocobs对伟大的街道的定义。文立方就在这条“伟大的街道”尽头。怎么能让“街道”的场景延续到项目里?这是建筑师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思考的问题是面对周边封闭式设计的建筑,如何创造一个有生机和凝聚力的社区?建筑师的构想是这个房子必须有吐纳功能,所以从一开始就放弃点式单体建筑的总图规划,决定以包含内院的街廓式平面布局,组织展览馆、商铺、餐饮、办公、休闲、演出等等各种功能。内院向街道开放,变成围护感很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把周边的建筑整合成一个内聚性的社区。
第三个思考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民间资金去做艺术公益举步维艰,希望不仅节约基建成本,更要节约日后的运营成本。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当时都是新兴名词。回顾传统,没有现代科技,按照「常识」逻辑去设计也都满足基本的冬暖夏凉。南方地区最有效的是遮阳加通风。包含内院(天井)的平面对加强通风十分有利,同时能解决遮阳便能最大程度减低能耗。于是就有了这个凭常识推演出来的方案:在建筑的西南面悬挂一条缓缓爬升的外廓,作为西南立面的遮阳系统,把“伟大的街道”一直延长到天台,带你饱览城市全景:向东是旭日东升的CBD珠江新城,向西是夕阳余晖下的旧城。一开始外廊的方案是斜坡,功能空间都朝向内院。这样的处理无疑在外观上似乎更具建筑的样式感,但这样一来,具有公共性的“街道”就同功能单元以及内院完全割裂,变得同周边的建筑一样,私有空间同公共空间有严格的等级,经纬分明,无法融合,难以形成富有生机的共享社区。
于是把街道放平,以不设门的开放入口和楼梯联合各层,使内院和外走廊成为城市广场及街道的延伸。为了吸引市民爬上5层高的观景台,每一层的外廓都通过平面的进退形成不同的“取景器”。
有的时候是宽幅,有的时候是无边。变化的风景引导出一条游走的路径往返城市风光和静谧内院。
顺着基地西南展开的长达160m的弧形外廓,成为立面控制性的语言。如果忽略西北角因业主要求遮挡附属用房而设的铝格栅,整个主立面几乎可说是“没有设计”。最终展厅、餐饮等等各种功能空间在整个外廓框架的控制下呈现各自独立面目——这也许可以归结为建筑师同时作为策展人工作多年的影响吧,总希望每一个个体都有各自的呈现。
外墙材质与色彩都没有刻意同周边建筑拉开太大的反差。总觉得在一个严重精英化的社区,建筑师更希望通过外部界面的融和及空间本体上的无阶级,从而实现和而不同的社区营建策略。
项目刚完成的时候,刚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孙一民院长在一次演讲中谈广州骑楼,“我们完全不用关心它具体的语言,其形式可以是现代的,最重要的是生活。这个城市的生活已经被这些构筑物容纳进来,也就是说骑楼只是起到了一个容器的作用,关键是这样的容器,代表了哪些性格、哪些宗旨。”遮阳挡雨的交通空间、社交空间、文化空间、商业空间,我们最终在二沙岛“文化黄金海岸”增添了一公里“骑楼”。
项目名称: 二沙岛文立方
项目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二沙岛晴波路1号
完成年份:2018年
建筑面积:22550平方米
委托单位: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建筑事务所: 扉建筑
主创建筑师: 米笑
设计团队: 李致尧、刁家俊、喻耀、宋定侃、岳靓
摄影师:丘、 张洪玮
迹·建筑事务所(TAO)
10 Design
10 Design
Kokaistudios
Kokaistudios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合尘建筑
姜平工作室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Kokaistudios
易加设计
头条计画
PIG DESIGN
乾正设计
浅深室内设计
袈蓝建筑
大正建筑事务所
境物建筑设计
墨照建筑设计事务所
联合公设
GENSLER
天华建筑设计
goa大象设计
三益建筑设计
徽宗设计研究室
华熙万物设计
弘石设计
GENSLER
ARQ建筑事务所
建斐建筑咨询
青墨建筑
Wutopia Lab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河南曲青春建筑设计事务所
大料建筑
昱景设计
昱景设计
四周建筑
本哲建筑
CLOU 柯路建筑
VARY几里设计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四周建筑
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朗图设计
未见筑设计事务所
10 Design
Kokaistudios
柏涛设计
10 Design
Kokaistudios
宽建筑
上海之见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中德行建筑设计
槃达建筑
坊城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