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物有所」位于上海浦东高桥镇夏碧路、毗邻外高桥保税区,前身为永乐电器商场。为回应社区复合化发展需求,设计在尊重场地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建筑打造为开放性、渗透性的空间界面。通过空间活化与复合业态引入,融合艺术策展、文化事件与生活美学体验,激活街区活力,提升区域生活品质与人文价值。
天物有所延续了场所的记忆,通过解构与重组,体块相互穿插咬合,营造丰富的立体层次。改造后建筑轻盈通透,用打开和退让的设计手法,模糊内外边界,拥抱城市街巷,让建筑可以呼吸,唤醒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后的公共空间由「不眠书店」主理,24小时运营模式建立空间公共性与时间维度。在空间策略上,入口区域成为设计的焦点,金属书架从室内向外延伸,引导空间流线,强化了建筑作为社区活力的公共属性。
中庭部分通过立体交通串联高低区,以金属网构建“破壳新生”的视觉意向,重构空间脉络。原本功能化的垂直交通核,由此蜕变为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装置。消解传统交通空间的乏味,让穿梭其间的人们沉浸于新生场所的叙事之中。中庭顶部被打开,光成为空间的线索,通透温暖。
一楼简化的平面示意图,以LED灯管标志装饰呈现,以有趣的设计语言,与原始斑驳的肌理墙面进行对话。
首层核心区为阅读空间,通高书架连接高低区,小尺度连廊串联错层空间,在这里无论是阅读,探索、轻声交流还是漫步,都能感受到亲密的邻里关系。灵活多变的场景转换,让活动、展览和市集等社交方式轻松实现。
原始的空间功能单一,在改造后,二层原有装饰天花被拆除,对裸露顶部进行梳理,铺设镀锌线槽,植入发光LED字母组合,引导人流路径,为空间增加了戏剧性。
部分结构顶部被打开,安置多个异形玻璃顶篷,自然光线透进室内,空间得以延展,也再次回应了本哲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空间的肌理主要为耐候钢和不锈钢,与裸露的混凝土砖墙旧结构交织共存,粗野解构,完成一场当下与往昔的对话。
见证“破壳”和“再生”后,继续向前探索。
项目名称:天物有所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夏碧路367号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本哲建筑
主创建筑师:蒋华健
设计团队:姚瑞艮 林桐
建筑面积:2600m²
占地面积:1300㎡
设计时间:2023年3月-2023年6月
竣工时间:2024年10月
业主方:上海本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吕晓斌
hcreates罕创室内设计
宇合光年
异规设计
纬图设计
峻佳设计
Wutopia Lab
利落建造
深圳超级平常设计
CATS顾问建筑师小组
小山丘舍设计工作室
厦门千树创新中心空间设计
若凡工作室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艾克建筑设计
即时设计研究所
予野设计
白菜设计
一介建筑工作室
启仓设计
文武空间设计顾问
众建筑
锐格建筑与室内设计事务所
archive
善祥建筑设计
云谷空间设计
余留地
余留地
余留地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NormalBuild
WAY Studio
广州林墅设计有限公司
艾得设计事务所
Fei Design Studio
三渊空间
外物设计事务所
朗图设计
寻常设计事务所
有物设计顾问
风合睦晨空间设计
乾正设计
精成空间设计
无之设计
厦门开山设计顾问
究境建筑
哲本建筑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