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平台:与山林对歌的场域
在茶马古道的千年回响中,云南大理南涧县碧溪乡的北部,凤凰山(草王山)如一只敛翼的神鸟静卧于无量山高原。海拔2300米的山脊上,一片茶园自云雾中生长,民宿依坡而筑,直面跌宕深谷。其间的天然高台恍若天赐舞台——古树环抱如垂帘,缓坡山崖似倾泻的绿瀑,平整台地在蓝天白云之下,面向远处开阔的风景。
2024年春,我们受邀进行民宿改造,希望在其周边区域做一些文化空间,为茶园转型为茶旅空间做准备。中有一视线开阔的平台,在周边村落的村民间广为知见。回龙山村长告诉设计师,这个平台头顶凤凰山,脚踏澜沧江,是凤凰山重要的风景点位。
民宿所处的南涧县是一个彝族自治县,南涧彝人世代以歌为史,每年一度的凤凰山歌会是十里八乡的民间盛会,山风会裹挟着彝族打歌的韵律穿透时空。
凤凰山茶旅园区,也是小型歌会的日常演出场所。在这个2300米海拔的高原山巅——这个可以称为“凤凰之眼”的观景胜地,以天为幕,以云为景,做一个开放式的露天剧场,岂不是一件妙事。
一朵茶花的诞生:与重力对话的艺术
环境之美自然天成,茶园本是无字诗行,人工介入需如露珠点叶般轻盈。如介入人工构筑,也一定是轻盈、纤细而空灵的形体。处一片茶园之中,何不以茶花的形态为题进行创作呢?设计师凭感觉画了一些草图,采用工作室钢筋编织的创作方式,直接和工人在现场创作,既遵循钢筋自身的张力和重力,也适应工匠们的力气和技术。
从第一根线开始,用一天的时间,依靠主钢筋的相互支撑,确定了剧场的花瓣形态。接下来便是对细节的刻画。一旦进入立体的空间中创作,个人躯体置身其中,图面上的绘制就不如现场的感知准确。设计师依靠线与线之间的连接,顺着感觉自然成型。七根重复的花瓣线条,成为飘带的形态,而支撑的线条则是三根的重复。茶花五瓣的意象在草图中翻飞,最终化作七道钢筋弧线——它们既是花瓣,亦是飘带,又似天空抖落的银色璎珞。
花瓣之下增建曲线的环形座椅,避让了茶树,留出中间大空间。座椅就像流水一般,既是观众席位,也成为高起的舞台。
自然剧场:天地即舞台
老打歌调中的那句“山高不遮日月,路远不断歌声”在这里变成现实,当彝族歌者立于环形剧场中央,既是被群山凝视的表演者,亦是天地壮剧的观众。钢筋花瓣框住的不仅仅是风景,而是将整个天地纳入舞台——风掠过茶树的沙响是前奏,云影掠过山脊的明暗是灯光,就连寂静本身,也成了诗意的留白。移步至对面另一片山林,巧合的是,一朵茶花的形态恰似王冠,和草王山传说中的女王形成时空对话。
这是一个露天的剧场,没有边界,线条的界定在某种意义上形成虚拟的场域,但场所感油然而生。凤凰山四季如春,多变的微气候造就瑰丽的风景。时而蓝天白云,高原之气十足,时而云雾缭绕,雨季连日绵绵。最美的是山谷里的晚霞,常伴流云而生,时间持久。这些独特气候都成了茶花高原剧场的背景,风景成为演员,即便没有演出,一个人置身剧场之中,也可以欣赏自然天地的表演。
项目名称:大理无量山一朵茶花高原剧场
项目地点:云南大理州南涧县碧溪乡凤凰山茶庄
设计团队:孔祥伟工作室
设计师:孔祥伟、崔峻、高灼见设计公司
摄影:直译建筑摄影、孔祥伟工作室
本白建筑实验室
贝尔雅环境艺术设计
小隐建筑
梓集设计
间筑设计
aptdotapt 攻玉
元道景观
SODA建筑师事务所
众建筑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贝尔雅环境艺术设计
goa大象设计
临界工作室
庄子玉工作室
吾觉空间
SODA建筑师事务所
北京林业大学
尺道设计事务所
大羽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