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栋150米高的石头房子
万科滨海云中心于2020年01月正式落成启用。建筑以其独特的体量及富有节奏感的立面,打破了滨海大道两侧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该项目获得了“美国LEED金级”和“国家绿色三星”双认证,以及2019年CTBUH立面工程优秀奖。
滨海云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CBD核心商务区之一的车公庙片区。随着深圳城市中心的西扩,车公庙片区形成了集金融、商贸、办公、文化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该项目包含4.7万平方米办公及1.45万平方米配套服务功能,是深圳万科产城旗下首个定位汇聚“高端金融+科技企业总部”的超甲级写字楼。该项目与地铁下沙站、滨河大道地下过街通道(连接下沙片区)相连,是片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上的重要节点。
“连通”城市公共空间的枢纽
车公庙片区除了东临高尔夫俱乐部及城市绿地公园的数栋高档住宅外,居住配套功能非常稀少,位于滨河大道南面的下沙生活片区自然成为车公庙商务片区的“后花园”,项目用地南侧下沙人行天桥成为连接车公庙与下沙片区的重要纽带,有统计日均最高流量约10万人。下沙地铁站建成后,下沙人行天桥规划调整为地下过街通道,而过街通道正好连通到云中心负二层商业空间。
在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连接上,我们采取了建筑空间城市化的做法。在建筑的首层,紧邻泰然九路位置设计了两层通高架空空间,并在架空空间内设计下沉广场,让城市空间自然延伸到负一层商业。往东通过设置地下通道与大汉王负一层商业相连,往南通过设置自动扶梯把人们导引到负二层商业及滨河大道地下过街通道。这样不仅疏解了城市人流,同时也为云中心商业空间注入了活力。
形体生成
滨海云中心塔楼高度153米,为充分享有滨河大道的昭示性,塔楼临滨河大道贴线(塔楼退线)建设,故塔楼占据场地南面斜边而设计成梯形平面。为高效利用场地,塔楼在东、南、西三面紧贴高层退线,北面方正地块留给裙房空间,由于项目用地不大,塔楼落位后裙房所用场地不到1/3,塔、裙体量过于悬殊。于是我们让一部分裙房体量与塔楼相互嵌套、穿插,同时利用裙房更为宽松的退线限制,做了形体拆解、错动、架空等动作,丰富了建筑的体形与空间关系。
形态系统及立面概念
区位总图上看,滨海云中心西南面就是深圳湾。从项目用地西南45°的轴线方向可以看到整个深圳湾海景,于是我们以45°斜线作为项目设计的形态系统。在应对景观资源的同时也回应了深圳常年炎热的气候特征,所以设计采用玻璃面与石材墙面虚实对半的折形幕墙系统,以玻璃面直面深圳湾海景,实墙面则可以起到遮阳、隔噪作用。
这样的设计为滨海云中心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即东、西向强烈的视觉反差。从滨河大道由东往西方向会看到一个150米高的石头房子,而从西向看过来,它又是一个全玻璃建筑。
塔楼的形态逻辑在裙房部分也得到延伸与反转。塔楼凸折形在裙房部分成为了凹折形,45°形态亦延伸至裙房架空层吊顶、咖啡厅外墙、下层广场洞口轮廓、景观地面等部位。
复合化的幕墙单元设计
通过对办公卡位的尺寸研究,结合场地的红线尺寸,我们确定了幕墙单元正投影模数尺寸为2050mm,由此结构柱网尺寸按模数的整数倍分布,以达成幕墙单元与柱结构关系的一致性。
平面四边对应模数控制网格铺满首尾相连的标准半圆,四角以相同尺寸、相同斜度的斜线相连而闭合,进而形成塔楼梯形平面的轮廓控制线,然后在单位半圆内生成角度相同的直角折线,用以保证在完整的梯形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相交,且单元板块的类型仅有两种,进而使得塔楼平面轮廓线得以确定。
幕墙单元除了考虑上文提到景观资源、遮阳、隔噪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通风开启、灯光照明、安全护栏等常规功能要求,我们在石材墙面与玻璃面之间接入一段弧形穿孔金属板,以切线相接的方式达成虚、实面的自然过渡,同时将照明与开启两大功能消隐于外立面,晚上灯光透过穿孔金属板洒到石材墙面上柔和而朦胧。隐藏式开启设计即方便于灯光的维修保养,也洁净了外立面。
玻璃采用半钢化tempered夹胶laminatede中空hollow low-E工艺,保证玻璃平整度,同时也隐秘化透明幕墙的安全围护功能,使得塔楼幕墙玻璃从地面到吊顶没有任何遮拦,站在折形透明幕墙面前,深圳湾海景尽收眼底。
结语
在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中,我们将保证建筑的高完成度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前期对于设计到施工的充分考虑、后期与合作设计团队、施工团队以及甲方的项目管理紧密配合,使项目在周期短、成本控制紧的情况下,得到高品质的呈现。
项目名称:万科滨海云中心
项目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规划路与泰然八路交叉口
项目面积:82089.26m2
项目年份:2015-2020年设计,2020年完工
业主单位: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薛涛、何艳、陶阳、胡爽
工程管理:姜丽丽、赵新平、叶义凯
建筑设计:第伍建筑
主持建筑师:张震、黄志毅
项目团队:张晶、卢虹绵、李颖、郭志程、刘嫣然、彭钰辰、吴培妍、徐玺贽、吴芮豪、万奇历、李志祥、林艺、谢蝶、陈瑶瑶、林泽林、彭德勋、唐俊
EPC:中建三局
建筑施工图设计:华阳国际
幕墙设计:VS-A万山丹(方案设计)、方大幕墙(施工图设计)
室内设计:Gensler(方案设计)、同济人(施工图设计)
景观设计:Locus源点设计(方案设计)、本末度(施工图设计)
灯光设计:KOVA光华(方案设计)、捷士达(施工图设计)
幕墙施工方:方大幕墙
室内施工方:宝鹰
景观施工方:博雅
灯光施工方:捷士达
材料品牌:African Persa(路易金麻/帝国-高时石材、超薄型石材蜂窝复合板-长青艾德利、Architectural Low E energy-saving glass-信義玻璃、不锈钢制品-永盛鸿星(东莞市永盛鸿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铝型材-广亚铝业、铝板-方大铝板、五金-格屋
摄影版权:张超、第伍建筑
MVRDV
Farrells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HPP Architects
MAD
麟和建筑工作室
屾造设计
GENSLER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GENSLER
CCDI 21设计工作室
全体建筑
了建筑
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时境建筑
时境建筑
Gianni Botsford Architects
姜平工作室
XAA建筑事务所
柏涛设计
江河设计
UUA建筑师事务所
简和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迈石建筑
筑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