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一期项目
上海 收集
 

崇明体育训练中心1、2、3号楼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是崇明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一期项目核心轴线起点。训练基地的定位为构建“训练、科研、医疗、教育”为一体,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高科技、多功能的现代化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其中,1、2、3号楼是专业训练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1号楼为运动员公寓及管理楼,2号楼为科研医疗楼,3号楼为教学楼。设计关注到生态岛背景下建筑生态实验这一命题,以性能为出发点去探索环境、建筑、系统的协同关系,尝试为崇明“国际生态岛”的建筑范式提供一个生态实验的样本。

 

崇明是上海面向长江入海口的重要生态屏障,为高度的城市化与自然系统之间提供面向未来的缓冲空间。崇明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位于城镇边缘与大片农田、湿地的过渡地带,城镇肌理在城市建设的影响下趋于同质,与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建筑群布局关注气候响应,采用环境整体生态模拟计算,将风、光、日照等作为基本参数,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设计采用顺势利导的保留策略,在三幢建筑之间创造一种柔性的界面,成为场地夏季主导风向的通廊。湿地水面亦作为一种热力学介质起到降温的作用,为建筑集群提供了一个多样的原生态湿地自然系统。

 

2、3号楼弧形的界面促进了夏季风的顺畅流动,在底层采用架空的格局,让生态景观轴的湿地延伸进入建筑庭院之内,形成自然风面向庭院的渗透。1号楼结合地下一层的餐厅设置下沉庭院,可引导风通过建筑立面的开口进入内部空间与中庭。同时,1号楼面向南向建筑形态采用自下而上的扭转,最大化获得自然风的流畅与上部办公的南向日照。

 

立面采用45度折窗形式,呼应主要日照朝向,并根据太阳轨迹的变化,调整折窗的角度,从而精准地控制日照、光线和自然通风。

 

1号楼中庭空间采用了热力学烟囱机理,借助空间竖井与顶部的太阳能加热板,实现自然通风组织。针对夏热冬冷,夏季较为潮湿、日照较强的气候特征,建筑内部各个空间通过与中庭的季节性、时段性策略相结合,在整体系统中实现了复合、多层次的环境性能设计。

 

项目名称: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一期项目 

项目地址:上海市崇明区

建筑面积:41700平方米  

完成年份:2019.02  

设计机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麟和建筑工作室  

主创及设计团队:李麟学(主持)、刘旸、周凯锋、王彦雯、吴琦、倪润尔、刘林等  

摄影版权:苏圣亮  

推荐

深圳南头古城创意工厂

MVRDV

卓越前海壹号

Farrells

张润大厦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上海滨江道办公楼

HPP Architects

朝阳公园广场

MAD

普汇中金国际中心改建

屾造设计

昆泰大厦:打造城市更新新地标

GENSLER

武汉西北湖国金中心 - 斜切的钻石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远舰·EKA天物 - 包裹艺术下的旧筑新生

本哲建筑

中交汇通横琴广场

GENSLER

佛山企业家大厦 - 城市连通器

CCDI 21设计工作室

“七重花园”办公楼

全体建筑

万孚生物神舟路园区

了建筑

深城投湾流大厦

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瑞安侨贸大厦 - 城市倒影成为建筑

时境建筑

OMC时尚发布中心 - 海边的多维雕塑

时境建筑

Oppo科技研究中心大厦

Gianni Botsford Architects

杭州世茂智慧之门超高层城市综合体

姜平工作室

广州南站发现广场大厦

XAA建筑事务所

武汉中海中心

柏涛设计

成都丰德成达中心

江河设计

双擎大厦:瑞丰数字金融中心

UUA建筑师事务所

常州总部经济区绿创大厦

简和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夏湾里办公楼建筑改造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万科滨海云中心

第伍建筑

base蓝村路

迈石建筑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