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技术的成熟,是继罐装啤酒、原子弹和互联网之后最能改变人存在状态的技术变革。当然,也可以称之为进步。不过请原谅,出于自身那点卑微的保守的部分,我还是宁可称之为“变革”。如果你不太明白为什么罐装啤酒也会出现在这里面,而且排在首位,那么不妨去查一查相关的历史——在现代史这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的设计,不一定需要引人瞩目,而是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同样,今天“像素”的雏形,恰好是一百年前画家修拉试图通过色彩的物理原理来描述直观的视觉世界——“点彩”。比起“像素”这样冷冰冰的纯技术名词,我个人当然更喜欢“点彩”。不是因为白兰地加苏打水的缘故。你得承认,“点彩”既容易理解,又浪漫得多。
一言以蔽之,二十世纪到现在,是一个由定制到工业化批量生产,由高成本的精致转化到廉价可以普及的过程。而数码技术的普及,与此匹配的编辑软件的成熟和嵌入互联网的宽松状态,就使自我彰显成为一个“前脚跨进去,后脚就不打算再跨出来”的既果决,又无碍的过程。此处乐,不思蜀。就要四分之三侧面!就要!哦!那是意志的胜利。人类从来没有通过这么不起眼的技术让这么多的人充分展现自己的意志。
言归正传,言归正传。只要不是非得永远展现自己最入人眼,让人看着就要拍巴掌的四分之三侧面,非得把自己放到拉什莫尔山的高度,那么我们不妨透过美图之后的镜面,聊聊镜子对面有质感的那个状态。为什么叫“赶集”?!太土了吧?!朋友,那是你去多了超市,变得不通人情了。以为生活就是取所需——买单——走人。去想象一下赶集的热闹,快活氛围里的人情味,大姑娘小媳妇儿的俊模样,男人的气味,牲口的眼神。想象一下自由自在的,接近动物本性的存在状态。积粟社是什么?七八家设计工作室,九十个年龄加起来三百多岁左右,既不年轻又还未老去的设计师,平时各自为战,有时又共谋出阵而组成的一个松散组织。
广州设计周。我们不妨将之视为每年一度南方设计界以及与设计相关行业的一次赶集。那么设计周对于积粟社意味着什么?太简单了。意味着每年有一次,不必考虑业主的意志,自我命题,以设计的形态完成一个共同的艺术装置。既可以带有社会性,也可以融入哲学层面的思考;可以深沉,也可以肤浅;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不出规矩;可以笨拙,也可以曼妙灵转。它是设计师们在相对一段时间的经历之后,对自身所曾面对的一切一个有意无意的镜像的状态。
何谓积粟?粟者,其状态不过一粒。聚则能成食。虽然,却不可忽视其个体的性格。这便是积粟社在设计周所展现的状态——既在镜像中展现那四分之三侧面,也愿意分享其镜像后存在的真实质感。
项目名称:积粟社2018广州设计周展馆
设计团队:积粟社 | 共生形态、PONE 普利策、道胜设计、壹挚设计、 RMA共和都市、立品设计、纬图设计
项目地点:广州
设计面积:288M2
设计时间:2018年10月
竣工时间:2018年11月
主要材料:阳光板、锡纸、泡沫、不锈钢
多媒体呈现:大迈文化
灯光艺术:夜空彩虹
灯光照明:石客照明
灯光顾问:光影设计
影视制作:破壳视觉
空间摄影:覃昭量
不也设计工作室
间筑设计
星球建筑事务所
青·微舍工作室
O筑设计
时境建筑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
SLOW Architects
大木建筑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
桐话建筑设计
纳研作室
即时设计研究所
佚建筑工作室
CUN寸DESIGN
Studio 10
Studio 10
平行公社
任天建筑工作室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零几建筑事务所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无所艺术设计
堂晤设计
朗图设计
氣象建築
CUN寸DESIGN
大星吉子设计工作室
直径叙事设计
直径叙事设计
若無空间数字艺术
纳研作室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纳研作室
纬图设计
与向空间设计
间筑设计
翡梧创意设计
汤建松
Peng & Partners
协调亚洲
蜗牛建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