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受雕塑家蒋晟的委托,我们去北京为他的新展“空房间”进行展览设计的前期现场考察。展览选址在北京朝阳区的山下学堂一层小剧场——“黑匣子剧场”,地处紧邻京城森林公园的一处创意园中。
此次为间筑与蒋晟的第三次合作,而“空房间”也是蒋晟在创作和精神旅途中的转折点。在这个名为“空”的房间里,众多元素“满溢”,譬如他常用的琉璃材质,通常多为明澈剔透,在“空房间”内却以高饱和度的实心色调呈现。
走道尽头的“戏剧空间”
从山下学堂的北侧大门进入后,我们先来到了山下咖啡厅轻快明亮的开放空间,而穿过正对咖啡馆的剧场大门,我们毫无转折过渡地进入了一个具有强烈戏剧属性的封闭空间。当我们第一次走进剧场时,最先感受到的是空间上的交流与融合、冲击与矛盾。
我们一方面希望保持剧场现有蒙太奇般的戏剧属性,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通过入口过渡空间的设置柔化观众的观展体验。于是我们决定将展览的出入口设置在原剧场作为后勤使用的侧门:一条狭长走道的尽头。
132个立方堆出个“空房间”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制造更多观众与展品的互动,也是我们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区别将展品放置在特定展台上的传统展陈方式,我们希望我们设计的展览空间能够消除展品与观众之间距离。
受印度阶梯水舍的启发,我们决定抛弃色彩属性,去除装饰性元素,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在场地中搭建出层叠的秩序感——一个戏剧般的,只拥有起伏地形与空气的“空房间”。矩阵式的台地由132个1米x1米的立方单元堆叠组成。我们充分利用场馆高度,将空间尽头处的台阶延伸至了几乎触碰到的天花的位置。在空间构成上,我们并没有设置任何硬性隔断,展品可自由放置于台地之上,并通过灯光的明度深浅与放置佛像的点位对观众进行“柔性”的指引。观众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之上自由行走时,与展品的关系时近时远,时而与展品平视,时而会发觉展品在高处。所以真正决定观展路线的是观众的偏好。
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闻清所评论的:“间筑设计构建的‘空房间’展场,就像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阶梯。设计师肖磊完美地利用空间的高低落差,将场地错落搭建,给予观者仰视、俯视、平视的多种观感。在空房间里,人们既是观众又是景致,可以说是 ‘身在其中不知何物,跃于图景豁然开朗’。”
一些物件
同时,我们为展陈的佛像特别设计了两款佛龛,旨在为这在人们刻板印象中庄重肃穆不可近的器件增加一些温度,使之更贴近“日常的,安好的,既在远古又可亲近”的理念。我们将佛龛与家中常见的落地灯进行功能整合,并且沿用展览中层叠秩序的设计语言,在增添了佛像庄严、隐秘的仪式感的同时,更好的和空间以及空间中的人事物进行了一个既有形又无形的连接。
而展场中的大型花艺装置,由艺术家好友Ian Hylton所作。西藏佛教信徒因物资贫瘠,好用塑料假花供养诸佛,受其启发,Ian重新审视了平日里漠视的素材,让它们在人为雕琢后焕发崭新之美。
项目名称:雕塑家个展
项目地点:北京朝阳
项目面积:180平方米
项目功能:展览
设计机构:间筑设计
设计团队:肖磊、施佳欣、滋埜悠司
设计时间:2020.04-2020.10
施工时间:2020.11
展览策划:蒋家班
执行策展:闻清
特别合作:Ian Hylton
灯光设计:DLX
施工方:成都宇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摄影师:雷坛坛
不也设计工作室
间筑设计
星球建筑事务所
青·微舍工作室
O筑设计
时境建筑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
SLOW Architects
大木建筑事务所
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
桐话建筑设计
纳研作室
即时设计研究所
佚建筑工作室
CUN寸DESIGN
Studio 10
Studio 10
平行公社
任天建筑工作室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零几建筑事务所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无所艺术设计
堂晤设计
朗图设计
氣象建築
CUN寸DESIGN
大星吉子设计工作室
直径叙事设计
直径叙事设计
若無空间数字艺术
纳研作室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纳研作室
纬图设计
与向空间设计
翡梧创意设计
汤建松
Peng & Partners
协调亚洲
蜗牛建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