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缘起
砖窑里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建材城西路南侧,坐落在原北京市砖瓦总厂的一隅。上世纪50至70年代,砖瓦总厂曾为国务院、以及每一座“北京十大建筑”供应了大量的青砖和粘土砖,为首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区位职能转换,砖厂于2012年关停时,周围已经建立了有着住宅、创新科技园区和中小学校的成熟社区,城市区域价值有着大幅度提升。此外,由于年久失修,砖窑建筑经结构鉴定为危房,濒临倒塌,亟待整体改造。因此,如何能够完好保留原砖窑的外部形态和历史记忆,又能够使其发挥地理优势,适应当下的使用要求,补足城市生活所需的文创、休闲功能,成为本次更新改造的难点。
设计策略
砖窑遗址内部环状窑道为主要的烧砖空间,有150米长;沿窑道两侧序列设有54个拱形门洞,进出砖坯与成砖;窑道中间的总烟道连接中部烟囱,排出烟尘及多余的热量。在窑道起拱的同时,砖窑两侧外墙还设置了砖附壁支撑窑体。
我们对本次更新改造提出了以下两个设计策略:
1,空间潜力——使用高度出发的剖面策略
由于现状窑道内部拱顶的高度较低,因此我们通过向下发展的策略产生空间高度:让砖窑主体的檐口保留在城市视觉上的原有高度,建筑向下延伸2米,通过一个下沉场地和景观台地与城市道路相连。
2,空间修复——结构逻辑出发的空间策略
其次,我们计划将原有窑道内已经破损坍塌的拱顶拆除,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作为扶壁对原砖拱外墙进行结构加固,完成后的混凝土墙面就自然成为了更新改造后砖窑内部界面。此外,新的窑体中置入伞状混凝土结构,并采用钢梁连接形成屋面。相对于原有厚重的拱顶,新的屋架又一次释放了空间高度,产生了局部夹层的可能。
从外立面保护和结构加固的改造逻辑出发,我们通过类型研究的方式对砖窑内部空间组织进行研究思考,探讨新置入的伞状结构和空间分布关系。后因技术和成本等原因,最终没有完全实现这样的结构置入,但因此带来的设计思考和结果仍然大部分保留了下来。
建筑重生
改造后的建筑完整保留了砖窑的整体形态,54个门洞位置保持不变,转换为建筑外门窗。主要出入口增加了与窑门贴合的黑色弧形钢板,在解决雨篷功能的同时为建筑增加了时代感。窑门周边凸起的扶壁转化为中空的墙体,其侧面仍然保留了原砖窑砌砖方式的构造细节。改造后的砖窑屋顶平台也作为室外活动场地的延展,可以从中心和两侧尽端到达。
高耸的大烟囱仍然位于建筑中心,围绕着烟囱的建筑中段,是挑高空间的入口大厅,该空间同时也作为展厅和公共活动厅使用,透明屋顶的使用给大厅里带来了充足的光线。建筑两翼是通长走廊串联的上下两层功能空间,倾斜的砖墙上,连续的拱门产生了光线的韵律。基于设计前期对于改造逻辑的思考,两翼走廊的外墙和主体部分结构脱开,形成了通长的天窗,给挑高走廊带来明亮天光的同时也充当了建筑排烟窗的作用。
烟囱大厅
建筑中段围绕着烟囱的大厅是整个砖窑内部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厅屋面为透明玻璃,落在连接砖窑两侧墙面的大跨度的钢梁上。为了创造更好的自然照明环境,我们在钢梁下方吊挂了V形铝板吊顶,外部光线从透明的顶端倾泻下来,经过铝板的过滤后变得非常柔和,在一个多种浅灰色材料构成的大厅中营造出了一个美术馆般的光影体验。
在大厅中,一个轻质的螺旋楼梯围绕着烟囱盘旋而上,可以直接到达屋顶平台。楼梯的几个休息平台在空中插入烟囱内部,产生了丰富有趣的空间互动。在正对入口的另一侧,我们采用一个悬臂出挑的钢桥连接两翼的功能空间,钢桥在3米高的空中,紧贴着砖窑的倾斜外墙,将拱形的弧形墙面从视觉尺度转化为身体尺度的感知。
城市贡献
本次更新改造中,对砖窑主体的向下挖潜加强了建筑面对城市道路的形象,同时也在下沉场地中形成面向建筑的层层退台景观。由此,场地被自然的划分出横向和纵向组合的分区序列,使平面景观演化为立体景观,给城市带来丰富变化的公共休闲场所。
砖窑改造的初衷是将这座承载了西三旗地区历史和荣耀的工业遗产,转变成为城市社区生活和休闲功能补充的载体。更新后的砖窑被命名为“砖窑里”,将区域历史记忆、景观空间、和群众情怀与周边城市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了历史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成为西三旗街道实现从“瓦片”到“芯片”蝶变的又一个缩影。
项目名称:砖窑里·西三旗砖窑工业遗址改造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
建筑面积:5068平方米
项目业主:海开智慧(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深化设计:UCD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院,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施工图设计:UCD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院
设计团队: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唐康硕,张淼,刘友鹏,贺宁彦,谭小丹,陈天一,覃云飞(设计表达)
UCD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院
徐宁,于东治,李东梅,葛国栋
设计时间:2020.09-2021.11
建设时间:2022.04-2023.10
建筑材料:红砖,多孔陶砖,冲孔铝板,混凝土,艺术水泥,耐候钢板
建筑摄影:金伟琦,UCD
上海问和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隹聿设计工作室
间筑设计
里与外设计
翡梧创意设计
白菜设计
风合睦晨空间设计
PIG DESIGN
介景建筑
OAOA Studio
MOC DESIGN OFFICE
几言设计研究室
壹舍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零几建筑事务所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
土木石建筑设计事务所
GENSLER
不自然空间环境设计
PILLS工作室
合舍工作室
白鹭设计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中置华优设计
扩道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集人
善祥建筑设计
权洪建筑研究所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艾克建筑设计
氹边建筑工作室
杭州山地土壤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图盈拓新设计
Wutopia Lab
植田建筑室内设计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深点设计PDD
拓维室内设计
堂晤设计
堂晤设计
拓维室内设计
星球建筑事务所
大犬建筑
锦禾设计机构
杭州观堂室内设计
Wutopia Lab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直径叙事设计
素造建筑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有物设计顾问
巢羽建筑设计事务所
月梁建筑设计
众舍设计事务所
atelier suasua
汇乘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