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重庆北坡旧桥改造
重庆 收集
 

基地位于重庆城口沿河乡北坡村,如沿河乡的名字所述,北坡村是秦巴山区中一个典型依水而建的小村落,北坡桥曾是进村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新修的公路开通后,北坡桥的功能被取代,便闲置了。被“抛弃”的桥充分表达了它想要连接,聚拢,让人们停留的意志:很多村民还保留着徒步背货进山的习惯,路过时在桥上歇脚;天气好时,村民会把自家的农产品拿到桥头来交换;驱车进入北坡村,位于村口的桥是进村必经的村标;在未来规划的游线中,北坡桥将成为供游客休憩观景的场所。

 

在乡村进行实践时,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建筑设计的先决条件。乡村工队施工水平因地而异,且地处偏远地区,建筑师现场监工的差旅成本较高。作为对乡村这一广义场地的回应,建筑师们确立了模块化的建造策略:单元空间,预制构件,现场组装。预制模块使得构件的精确度提高,施工难度降低,尽量压缩了建筑师现场指导次数,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预制构件也大大缩短了现场作业的时间,在近年人工费在工程费用中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下,降低了施工成本。最终项目花了43天完成,其中场地清理准备用时5天,材料采购及构件加工用时30天,现场组装用时2天。总工程费35万,其中人工费11万。

 

在勘察了现状之后,建筑师们决定最大程度保留原桥,只对破损部分进行修复,新建部分以“轻”质介入的方式,将原有行车尺度一分为二,分隔成行人尺度。单元模块,“伞下的座椅“,回应最基本的遮阳避雨和休憩的需求。“伞”回应当地多雨的气候,选择向上翻转的屋面,是因其较于传统下沉的坡顶与桥面围合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拥有更开放的视角和轻盈的姿态。向内聚拢“斗”状的屋面,收集着民间象征财富的雨水。小雨时,雨水沿着中心的雨链,流入石块,下渗到排水系统中。雨势大时,雨水由隐藏在钢构内的排水管排出。

 

现有的北坡石桥是由村民众筹共建而成,是北坡村村民集体意志和社区精神的载体。作为共建传统的延续,最终形态是由六个独立的单元模块,共同托起一个连续的屋面。屋檐下,座椅之间相互独立,其间的“空格”形成有韵律的停顿,邀人入座。空间单元被置于桥的中心,将沿着桥前进的势能转向两侧。行人过桥时,视线沿着飞扬的屋檐,抬眼望向远山深处,进而慢下来独坐观雨。

 

材料的主题是当地的“白夹竹”。考虑到构筑物的耐久性及维护成本等因素,不拘泥于竹材,而是通过不同的材质去表达“”的性质(bamboo-ness)。在新增的卵石地面之上,由重到轻,纵向生长出:竹材纹理的混凝土座椅,与竹材尺寸相近但更持久的钢管,一字排开的竹竿和保护着竹竿的钢板。不同材料之间的缝隙强调了建造逻辑,缝隙处的灯光使沉重的混凝土座椅与原桥面分离开,传达克制理性的介入态度。

改造后的北坡桥由原有被废弃的通过空间转变为北坡村的标志性公共空间,在行车通过蜿蜒山路旁,被闲置的石桥,六个竹伞亭亭如盖,为村民和游人提供着休憩,聚会的场所,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项目名称:重庆北坡旧桥改造

项目地址: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

项目面积:19平米

项目时间:2018.8

项目业主:沿河乡人民政府

建筑设计:中国乡建院适用建筑工作室(f.i.t.)

主持建筑师:孙久强

项目建筑师:马超,任新

设计团队:钱知洋,胡彤,刘超群,王一晗

结构顾问:孟宪川

合作机构:原舍乡旅工作室

施工:重庆项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城口分公司

摄影:周静微,马超

推荐

开平祖宅村景观厕所

竖梁社

三岔口的公厕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与自然生长\安徽霍山太阳乡竹林徒步道

傅英斌工作室

依水为邻\安徽霍山牛角冲村滨水公共空间提升改造

傅英斌工作室

大门内外的柔性边界\安徽霍山牛角冲乡村研学中心大门

傅英斌工作室

石门廊桥

DnA建筑事务所

骆驼湾村廊架

罗宇杰工作室

贵州茅石镇中关村人行桥

傅英斌工作室

东角村乡村公交站

成为建筑

留坝老街红砖公厕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桥-厕

锋茂建筑

瀫石光河道护岸改造

青·微舍工作室

面朝花海的棕厕

在行建筑设计

安石卷厕

在行建筑设计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