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芦苇廊、观鸟屋等—邢襄生态园景观建筑系列
河北 收集
 

项目概况

邢襄生态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是一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园区。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显著,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为提升园区的生态价值与公共服务功能,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和上海领沃园林设计事务所共同合作,设计了一组结合景观想象的建筑,期望这些建筑能够与自然结合,与生活其间的动植物生境结合,最大限度地呈现这里的原始生态。

 

建筑景观

项目整体定位为集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结合园区功能需求及建筑定位。在保护原有生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系列配套建筑,旨在打造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空间。其中包括一处大门建筑的更新设计,一处湿地芦苇廊,以及多个观鸟屋和休憩亭建筑。

传统园林建筑中的微观个体,不仅是功能性的建筑物,更是文化符号与空间意境的载体。在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这些原型通过形式简化、功能复合或材料创新得以重新诠释,既保留了传统意蕴,又契合现代需求。

关于建筑原型及类型的思考是贯穿整个现代主义直至当下的话题。传统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和形式是基于环境的某种长期形成的共识,这种共识让传统园林的基本组织模式在当代仍然充满着生命力,提炼其原型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当代的日常生活,并将传统的文脉延续。

通过日常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路径(path)、通道(tunnel)、岛(island)、桥(bridge)、台(terrace)都是跨文化存在的类型,并非一种东方或西方独有的形式原型,这是一种跨越文脉和地域的共识,也是建筑遵循的本源规则之一。

在本案中,我们尝试了其中若干种类型,它们是桥(bridge)、塔(tower)、台(terrace)和廊(corridor)。

邢襄生态园系列建筑以“生态共生、自然相融”为核心理念,采用耐候钢、天然木材等可持续材料,打造低干预、低能耗的生态建筑群落。设计以自然为灵感,使建筑既成为观景节点,又融入景观本身,形成和谐统一的生态界面。

 

 

--芦苇廊

芦苇廊位于邢襄生态园湿地区,是一座以观鸟功能为主的生态构筑物。设计紧扣“郊野在地性”主题,通过链接、材料、看与被看三重维度,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诗意对话。

我们发现了这个场地。起初,这里是一片野生的芦苇滩,在整个公园的最深处,鸟类在这里筑巢,鱼儿在这里产卵。我们需要在这里连接起公园的主要道路,希望这个架在水中的桥,不仅仅是一个通道,而是成为停留的廊。

在链接层面,长廊以轻盈的姿态横贯湿地,木栈道与耐候钢围栏形成线性引导,串联起水域与陆地的生态界面。其架空的姿态减少对水文环境的干扰,同时为访客提供沉浸式的湿地穿行体验,强化人与自然的互动关联。

以架空的姿态悬浮于湿地之上,钢格栅铺就的步道让访客仿佛行走于自然与人工的边界,低头可见湿地水波潋滟,植物的生命力从格栅间隙蓬勃钻出,野花、芦苇与钢结构的碰撞诉说着野性与秩序的共生。

在材料的选用上,构筑物采用耐候钢与木材的材质组合,粗粝的锈色随时间沉淀,与芦苇荡的枯黄季相呼应。木结构的温润质感则柔化了工业材料的冷感,使建筑如同从湿地自然生长而出。倾斜的镂空墙体与错动的平台构成抽象几何语言,既作为视觉焦点,又消解体量,实现“隐于野”的在地性表达。

看与被看的叙事贯穿设计——观鸟者透过耐候钢缝隙窥探候鸟栖息,自身亦成为风景的一部分;镂空的墙体切割光影,框取湿地晨昏的天光水色,让观察行为本身升华为艺术化的自然体验。长廊最终成为一处“生态剧场”,模糊观察者、建筑与荒野的界限,诠释邢襄生态园的生命张力。

 

--西大门

作为邢襄生态园的主入口,西大门以“在地焕新”为理念,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构场域的仪式感与功能性。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结构,以谦逊的介入方式赋予其新生——一侧以耐候钢构筑起伏的门式框架,形成强烈的序列感和导向性。另一侧则将原始建筑包裹其中,新旧交融,既延续历史记忆,又塑造鲜明的入口标识。

耐候钢的厚重肌理与动态折线形态,构成大门的仪式性张力,在自然环境中形成人工与荒野的对话。同时,穿孔铝板以叶片纹样镂空点缀,光线透过孔洞投射出斑驳光影,隐喻生态园的植物群落,弱化工业材料的冷硬感。

功能布局上,西大门兼顾交通枢纽与游憩节点的双重角色:入口侧满足人流集散与服务需求,另一侧延伸出休憩平台,以阶梯式绿化软化边界,引导游客缓步入园。这一设计既强化了到达的庄重感,又以自然意象消解建筑的压迫性,使“门”成为连接城市与野趣的诗意媒介。

 

--观鸟屋

观鸟屋位于邢襄生态园湿地区,是一座兼具隐蔽性与观景体验的生态构筑物。设计以"隐匿的观察者"为理念,通过木质镂空立面与消隐体量,使建筑既融入自然环境,又为访客提供独特的观鸟视角。

在形态处理上,塔体采用竖向木板条编织的镂空表皮,形成半透明的视觉屏障。木质肌理与周围芦苇荡的质感相呼应,使建筑在远观时自然隐于环境;而近距离观察时,镂空的缝隙成为天然的取景框,观鸟者透过不同角度的开口,捕捉湿地中鸟类栖息的生动画面。

设置多层观景平台,高度逐级变化,适应不同鸟类的观测需求。木板立面的疏密经过精确计算,既能遮挡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又能保证观察视线的通透性。顶部平台采用悬挑设计,提供360度的全景视野,将湿地景观尽收眼底。

 

--休憩亭

主体结构采用工字钢框架,以线条构筑空间骨架,屋面选用银灰色铝镁锰合金板,材质轻韧耐久,随光线变化呈现细腻的金属质感。

倾斜的屋面向上舒展,形成视觉张力。侧墙错落开设的几何窗洞,既引入光影变幻,又框取周边绿景,实现"透景成画"的交互体验。基座延伸为木质休憩平台,模糊建筑与自然的界限,为使用者提供可坐、可观、可游的复合空间。

 

项目名称:芦苇廊、观鸟屋等——邢襄生态园景观建筑系列

项目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建筑面积:204.00㎡(芦苇廊)636.48㎡(西大门)92.77㎡(观鸟屋)64㎡(休憩亭)

设计单位: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段威工作室/上海领沃园林设计事务所-李 工作室

设计时间:2023

建成时间:2024

设计团队:

主持建筑师:段威,李

建筑:单晓萌,张扬清,李沐宇,庄吉,乔纪杰,王义言,武再辰,肖强,张旭

结构:董朝林

景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李雄教授工作室

材料类型:耐候钢、木材、工字钢

摄影版权: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推荐

上海时装周T台装置

本白建筑实验室

大理无量山飞鸟美术馆 - 为迁徙的候鸟做个影展

观筑设计

中小竹屋计划:粽子

范承宗 – 考工記工作室

城市生活所

苏畅设计研究室

现代蒙古包装置—無热凉亭

阁尔建筑

大理无量山一朵茶花高原剧场 - 天空之舞

观筑设计

大理无量山凤羽茶亭 - 一朵飘落山谷的羽毛

观筑设计

超链密码花园之“竹链”- 现代竹编装置

贝尔雅环境艺术设计

田野计划 - 瓣亭

小隐建筑

下坝坊村水塘景观提升

梓集设计

幡 - 金山岭蒋家班展览户外装置

间筑设计

芥子亭:雨中山色

aptdotapt 攻玉

蛇云艺术连廊 - 消融建筑

元道景观

青山之弦 – 「在青山·群响艺术季」主舞台装置

SODA建筑师事务所

摘星塔

众建筑

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秦皇岛)风景建筑系列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南阳洲际月季博览会风景建筑系列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安澜湖公园临水平台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瑶鼓广场现代竹编装置

贝尔雅环境艺术设计

引力波

goa大象设计

白塔寺 – 海边的日常

临界工作室

北京雀巢感CAFé

庄子玉工作室

共同体书席

吾觉空间

苏州国际设计周主展亭

SODA建筑师事务所

花海竹廊

北京林业大学

回 – 万物归宗

c.dd有限無界

月庐

大羽营造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