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创设于2000年的麟和建筑工作室ATELIER L+,充分关注中国独特城市化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前沿,致力于当代中国建筑的复合尺度建造与范式革新,以“批判性介入”策略推动基于现实的先端建筑实践。
“自然系统建构”使麟和建筑工作室获得明确的理论定位与话语关注:基于地域气候与自然要素的响应,建构当代建筑本体系统,建筑师称之为“响应的本体论”。这一本体论涉及了“社会-自然-城市-建筑”系统之间复杂关系的建构,朝向一个“人工自然系统”的建筑目标,是对于“本体系统(功能-空间-建构)/自然系统(能量-物质-环境)/社会系统(现实-策略-运作)”的创造性整合。麟和建筑设计实践的关键话语包括:消隐与虚空,群簇与架构,项目与巨构,垂直与密度,尺度与感知,漫游与场地,能量与气候,性能与生成,物质与建构,系统与操控。高度的研究性与实践性构成了麟和建筑设计实践的基本特征。研究,决定了建筑师需要对社会和专业保持高度的敏锐,需要保持批判性思考与策略性介入,需要创造性地回应项目背景与现实需求,需要在建筑外在条件和内在逻辑的探求中寻找答案,需要开放的视野、前瞻性与组织策略。实践,决定了建筑师需要高度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职业经验,需要各专业工程师磨合而成的高水平团队,需要建筑师与业主、咨询机构、承建商、政府机构与公众等的良好沟通,需要建筑师对于细节、材料、工艺、工地与生产等环节的全过程设计与系统掌控。超过十五年的建筑设计实践中,麟和建筑工作室成为中国当代建筑多样化背景下的活跃团队,工作室建成或在建公共建筑作品三十余项,包括城市建筑地标、城市更新、以及类型众多的文化、教育、办公、体育、酒店、综合体与超高层等建筑群落。高水准建成作品的持续实现,使麟和建筑工作室获得优秀的专业声誉与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麟和建筑工作室提供了强大技术与学术支撑,与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院GSD、西班牙大师事务所AS+等国际机构的学术与实践合作,为麟和建筑工作室提供了国际化平台。
上海市四平路1398号同济联合广场B座1105室
EMAIL: office@atelierl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