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昌里园
上海 收集
 

周家渡街道位于世博园区的南侧,是一片高密度的生活街区,拥有许多非常典型的大型居住社区,呈半弧形延展的南码头路从其中穿越而过。

 

2018年的拆违整治项目,将南码头路东侧喧闹杂乱的商业店铺拆除清理,在昌五小区的边界处留下了一段350多米长的圆弧形围墙绿地,面对城市形成了一道单调、冗长的界面,而在小区内部也留下一段段荒芜封闭的杂草丛生地。如何重塑这道城市边界,激发街道生活,便成为这个项目的迫切议题。

 

昌五小区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处高密度的居住小区,小区内部并不宽裕的楼间绿地大多用于解决停车问题,并没有为社区公共活动留下空间,居民的日常休闲几乎无处可去。因此,借由社区围墙的重修,为小区公共环境的修复与改善提供一个契机,就成为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

 

从这一角度而言,苏州园林可以为这一项目提供借鉴。沧浪亭面对葑溪的城市界面,由于采用复廊围墙,而显得灵动,富有生气;拙政园东院的波形廊上下起伏,本身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写……于是作为城市边界的昌五社区围墙,同样有机会成为一处富有生活气息的线型园林,使得这一条6-8m宽窄不等的空隙地,从小区的边缘转变成为这片社区的中心花园。

 

改造设计中首先确立了折线型的游园路径。根据沿街住宅楼的排列,围墙内外的树木环境和街道功能,游廊的走向相应地内外凹凸,不仅与小区内部的环境形成呼应,扩展视野,同时也在为街道提供拓展性的口袋空间。这样每一处的段落空间在获得功能性价值的同时,也将小区内外的环境交织起来,在无形之中也就消解了围墙所带来的隔断感,使这道围墙园林成为内部社区居民和外部街道游客都能获得参与感的中心性场所空间。

 

游廊的曲折错动容纳了因地制宜布局的场所节点:它们有些是为了买菜回家的居民提供休息的敞廊,有些是为了小区入口提供的缓冲地带,有些是为了放学儿童提供的读书庭院,有些则成为老年人相聚聊天的街头会客厅。

 

园林中所经常采用的因借体宜、随类赋彩的策略,也被用来应对在社区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策略使得昌里园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居民的意见进行积极调整,也可以将公交车站候车功能等周边因素灵活地纳入其中,但同时也不损失原有的,富有园林意趣的理想场景。

 

作为一种兼具美好愿景和灵活操作的园林策略,在昌里园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它不仅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将各方面的不同因素融合成为一道风景,而且也将由于它所激发的社区共同参与,为将来进一步的社会交融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项目名称: 昌里园

项目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

建筑面积:景观构筑物790㎡

景观面积:2100㎡

建设时间: 2019年10月-2020年5月

业主单位: 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人民政府

建筑设计: 梓耘斋建筑(TM Studio)

主创建筑师: 童明 任广

设计团队: 郭鴻衢 杨柳新 谢超

施工团队:上海浦东新区三林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配合: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推荐

花园展廊

水石设计

白云庭院

Wutopia Lab

温州美的·君兰锦绣 - 好房子设计,打造未来社区典范

天元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区高碑社区邻里中心社区更新

LEL DESIGN STUDIO

鹤壁市淇滨区清华园老幼一体社区中心改造

一树建筑工作室

泰康燕园三期及社区活力中心

方未建筑

德阳陕西馆社区综合体

凹叵建筑

巷子里

一介建筑工作室

斜土街道康晖里

米凹工作室

泰康之家·桂园及其活力中心

方未建筑

黄浦江畔的社区之家\暖亭

维亚景观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