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赢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大楼国际竞赛以来,JJP在企业形象与城市界面、土地利用与结构安全、环境永续与文化延续等多重议题中,展开了一场持续十年的系统性设计研究。
1 缘起
制度与环境的技术驱动
本项目要在台北市城市干道民权东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重建一栋总部大楼。尽管基地面积有限,且受松山机场航道65.49m建筑限高制约,但其周遭街廓肌理丰富,叠加聚气纳财的「大周天」风水格局,历来为繁华的区域核心商圈——建筑前身即为80年代都市摩登地标「美琪大饭店」。
2017年《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颁布后,上海商银获准台湾首批危老商办建筑重建资格,这意味着在享有政策性容积奖励的同时,新大楼不仅要符合公众和企业成员对城市新地标的期待,也要满足更严格的抗震与节能标准。
2 结构逻辑
金融秩序与空间效益的系统整合
新建总行大楼在遵循风水对位原则的同时,通过结构外移释放最大室内净空——以「一个核心筒+一个斜肋构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2.1 斜肋构架复刻钻石语汇——结构即外观
建筑外围的斜肋式结构(DIAGRID)采用「Y」「X」与「倒V」型构造。该系统在优化结构力流路径的同时,可显着减少钢材用量,并提升整体抗风与抗震性能。简约的几何语言形成多个切面,引起对钻石和金融秩序的联想。
2.2 系统整合实现多重空间——无梁柱室内
斜肋构架的形式语言是与功能精准耦合的结果:14~16F利用「倒V」结构形成立体的开敞界面,在高空打造俯瞰城市与游步花园的独特体验;4~13F标准办公层以「X」结构与新型节能幕墙的一体化设计,不仅获得更大的自然采光面积,也增强了室内外景观连续性与环境响应能力。
该系统亦便于形成跃层空间——「Y」结构围塑出挑高11m的骑楼,联通「全开放大堂」与「营业大厅」两组重要的公共服务空间集群,通过全通透的优白玻璃幕墙,在力学表现与空间体验之间建立起双重透明性。
3 可持续表皮
幕墙的实验性建构
在金融建筑中,「透明性」历来是公开、信任与制度责任的象征,玻璃幕墙因此成为表皮的首选。然而,在高能耗与气候变迁的现实中,这类强调视觉穿透的表皮系统,愈发难以满足节能减碳的当代需求。
如何使幕墙从纯粹的形象表现,进化为整合气候响应与环境性能的复合构造?
3.1 参数模拟与碳评估——以数据导向材料决策
为回应立面设计的节能减碳挑战,JJP 推出自研平台 JJP Lab,与成功大学 SBED Lab 展开产学合作,建构出一套整合 Ladybug(热辐射)、DIVA(采光)、EnergyPlus(能耗)等模拟软件的建筑性能评估机制,使设计团队在量体与材料尚未定案的初期,即可通过参数化建模,快速比对不同外墙系统的可持续表现。
在进一步的建材评估中,设计团队导入由瑞士 SEFAR 公司研发的新型金属网膜玻璃。经模拟分析,相较于一般 Low-E 玻璃,透光率50%和30%的金属网膜玻璃分别可降低空调系统6.1%和8.2%的年耗电量,约减少碳排10~15吨。
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业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整理为论文发表于第 17 届瑞士先进建筑表皮大会(ABS),并由 JJP 于 2022 年10月在伯恩研讨会上作公开汇报。
3.2 实体建模与感知建立——模拟之后的真实验证
为弥补软件建模的感知缺失,团队并置实物比对不同幕墙材料在日夜交替中的透明度变化,尤其关注白日里网膜玻璃视线从内而外单向穿透的特点;同时制作了1:1的建筑局部模型,试验和讨论施做工艺与精度。
这种「软件模拟 + 实体测试」的双轨策略,不仅获得了真实环境中的使用体验,帮助设计师为隐私程度不同的空间精准配备适宜的外墙材料,也深化了幕墙系统实验性建构的可能。
4 空间可视化
幕墙、结构与空间的协奏
本案中,骑楼(1~3F)内侧无需考虑热负荷,更清透的优白玻璃成为首选;主要办公层(3~13F)借用50%透光网膜玻璃视线单向穿透的特征,兼顾采光和隐私;14F以上则通过30%透光网膜玻璃与卷帘形成双重屏障,应对高空热辐射。
这集中体现了后高技派的可持续设计观:建造方案终要符合并表达空间使用特征,并为使用者与环境的协同进化服务。
4.1 The X:消失的梁——多专业协同达法规1.5倍抗震级别
为满足A级办公空间所要求的2.7m净高,结构设计采用无梁板系统:统一压扁梁高并嵌入管线,形成平整的室内天花。本案中,70cm深的格子梁最大跨距达27m,搭配90颗TMD小型阻尼器,有效提升结构劲度、抑制长跨共振。在建筑、结构与机电的多专业协同下,整体系统达成法规1.5倍的抗震性能要求,实现空间弹性与结构安全的双重目标。
4.2 The V:共享天空——环道与花园
14~16F通过「倒V」结构与内收幕墙,释放出绿覆率达50%的环形步道与空中花园,集感知舒缓、情绪调节与社交延展功能于一体,成为企业落实员工关怀与健康福祉的空间表达。
4.3 The Y:城市互动——从骑楼到口袋公园
骑楼作为兼具公共性与实用功能的建筑形态,被引入建筑底层沿街界面,发挥连接人群、遮挡风雨与延展城市活动边界的作用。
项目以「Y」型结构包裹挑高3层的骑楼空间,通过结构支撑与分散的律动变化,形成更开放、流通的公共界面,强化建筑与街道的互动关系。
穿过民权东路一侧的全开放大堂,行人可步入基地最深处的微型绿地。该空间借鉴美国城市规划中的「Pocket Park」概念,以流瀑隔绝都市喧嚣,营造静谧宜人的城市绿境。
在对墙面绿化等可持续构造的继承中,JJP进一步深化了后高技派的技术路径与协同方法,最终凝练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大楼独特的建筑表达。
项目名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大楼
项目地点:台湾台北
项目详细地址:台湾台北市民权东路一段2号
设计时间:2014.11~2019.08
建成时间:2020.01~2024.03
业主单位: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主创设计师:潘冀、苏重威
设计团队:赵化宇, AIA、王文、马法耶、洪嘉谕、蔡俊昌、苏楠泽、冷雪霜、吴淑精、陈信颖、欧阳钧.、简良霖、黄瑞民、郑泑如、陈镱铚、邵晴、张志豪、黄诗芳、沈可航、李贞仪
结构顾问:筑远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机电顾问:恒开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室内顾问:汉象设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月河灯光·灯戏设计有限公司
帷幕顾问:扬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空调顾问:元泰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互助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新屋力懋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旭格-台湾(帷幕)、兆申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空调)
用地面积:2,333㎡
占地面积:1,300㎡
总建筑面积:28,818㎡
项目功能:银行营业厅、理财中心、演艺厅、会议中心、办公空间、行史馆/培训中心、员工餐厅
项目用材及品牌:金属网膜玻璃(SEFAR)、石英薄板(Fiandre)、石纹石英砖(Italgraniti)、石膏板轻隔间墙(环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永续标章:绿建筑-银级、智慧建筑-银级、耐震标章
图片版权:YHLAA 、JJP
丹尼尔斯坦森建筑事务所
胡越工作室
都市物语
悉地国际-东西影工作室
中联·左右建筑
司格国际
美国WoWA建筑设计事务所
逸竞建筑规划设计
半场半地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edas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行之建筑设计事务所
GENSLER
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零壹城市
GENSLER
零壹城市
超城建筑事务所
壹所设计工作室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goa大象设计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大犬建筑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零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