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顶端设计
莫干山郑宅
浙江 收集
 

老郑在莫干山的上皋坞原先有个房子,七八十年代农村房的设计模样,但是荒废多时。18宿产业还是蒸蒸日上时,他便想着重建这个房子,一来可以作为宿有点营收,二来考虑到早先的房子结构并不稳妥,同时空间上跟北面的邻居有些粘连,便想通过重建来一通解决掉。

通过船和小的引荐,我们收到了老郑的设计委托。老郑要求很很简单,在良好的设计基础上能有足够多的房间。

或者我们把房间作为一个概念的引子,串联起整个设计。

 

每个作为建筑的房间

我们将建筑看成是多个房间的集合,而把每个房间看成一个建筑。于是,对于整体建筑的采光,通,视线的设计规划就被分解成了对每个房间的环境分析。

视线我们仔细梳理了老郑场地周边的景观特质,山,竹,溪水,菜园,传统⺠房,以及2000年后的水泥自建房。我们将房间建筑同其所在的空间位置映射到所绘制的景观环形图中,从而确定了每个房间建筑的视觉朝向,以及窗与窗之间是否需要对景联动。采光:多面采光对于塑造一个空间的立体感及通透性尤为重要,每个房间建筑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受到周边的环境及相邻的房间的日照干扰迫使我们调整房间的形态来获得多面采光的可能性。插入的院子也为每个房间的多面采光提供了机会。

:多面采光以及开窗带来了自然对流通的可能性。

综合了上述视线,采光以及通⻛等众多因素,最终形成了每个房间的形态。

 

作为建筑的房间的社区性

既然房间看成了建筑,那么建筑的集群便形成了社区。我们希望这种社区性能在空间上有所表达。在二层及三层的处理上,我们有意的在房间之间插入了一些露天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或是阳台,或是以露台的形式。房间的住客可以在这些空间乘凉聊天或者欣赏景。而这种公共空间同时意想不到的给了整个建筑如同山谷般的空间结构,视线通过这些空间穿透过去,消减了建筑的实体感。让居住在北侧的村⺠也能从这些空隙中瞥南侧的景。

 

与北侧邻居粘连的院子

考虑到采光的问题,我们在设计初期便确定了在建筑北侧插入一个院子,院子的介入又可以让房子跟北侧的邻居保持一段距离。老郑原来的房子是一个祖上传统四合院部分空间的延伸,所以内部还保留着老四合院的木质结构,颇为有趣。但是如此一来,这房子跟边上的房子没有了清晰的结构边界。这正是老郑所不希望的。我们的初衷还是希望能尽量把原有的木结构保留住,既然无法将其吸收进建筑内部,那么让这些结构成为庭院的一部分也未尝不可。于是,院子的设计就是根据原先这个木结构来确定范围及走向,让这些结构残留能成为院子的一个记忆留存。项目从2018年开始,到了2024年才算真正的结束,整个6年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这残落的木结构一直都还保留着。但是由于一直疏于对木结构的防护,最后一刻老郑以结构腐烂之名将其拆除,甚是可惜。

 

未被规训的空间

村里人们对于空间的使用充满了临时性和随机性,这时常激起我的兴趣。客厅对于他们来说无处不在,比如一张放在⻔口的椅子就可以变成跟邻居聊一个下午的会客室。餐厅也是,两条⻓凳并起来,搬到一个有窗的位置便可以形成一个吃饭的氛围。在“现代”概念来临之前,这是否就是人们日常对空间使用的常态。空间没有被指向性的设计成特定的功能,它允许任何事情发生。我想起了相传周文矩构画的一个个由文人,家具和自然所营造的小空间形态,所有的这些小空间串在一起,在绢帛这个无方向性的大空间中缓缓展开。

在一楼的公共空间,我们试图营造这样的一种无指向性空间。我们以中间木柱为中心嵌入一个45度旋转的正方体,空间有了某种隐秘的均质性。空间多入口的设置进一步模糊掉一楼空间的特定性。客厅餐厅家具的摆放变得不再显而易⻅,似乎任何局部都可能成为餐厅或者客厅,抑或其他被激发的功能。我们的平面图没有提供任何正式家具摆放的可能性,而是希望老郑能给出他的答案。

在上层的每个房间设计中,我们也希望未来空间能承担除了作为卧房以外其他使用的可能性。五边形的房间以及多面采光消除了空间的方向性。这极大的解放了房间床及家具的摆放定式,带来了特殊的居住空间体验。

 

钢结构中’虚伪’的木柱和山石

钢结构的采用一方面为了提高乡村施工的精度,另一方面解决一些转⻆开窗导致产生很多抽柱的问题。在郑宅中,钢结构没有被显性的暴露出来,而是以一种刻意的方式隐藏起来。在一楼公共空间中,我们用一根木柱替换了其中一根钢柱,并且显露在正中间。这是室内唯二显露出来的结构构件,另外一个便是支撑楼梯的山石。木柱的介入指向原有房子中曾经的木结构遗存。在木柱与周边结构的交接处理上,我们以一种莽撞的方式将木柱下端直接础在水泥地面上,上端跟钢结构的交接让天花将其封存。木柱粗笨的连接方式像一个玩笑,故意将其构造性细节隐藏起来,而留下某种装饰性构件的错觉。

与木柱并置的另外一个显露结构为山石。我们挪用了中国园林中的置石传统,并将其作为支撑楼梯的结构构件。置石从而便有了其具体的建筑意义。山石的介入让原本的结构变得更为具象,但又模糊不清,一种类似木柱装饰性构件的错觉显现。

木柱与山石作为两个具象结构锚点,与抽象的一层无指向性空间并置,竟使得一层空间交织出中国园林的质感。

2024年初,项目完工,一些民宿品牌老板前来咨询,希望跟老郑合作来运营民宿,老郑却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父母年事已高,他打算把父母先接进来安顿,其他事情再慢慢考虑。

 

项目名称莫干山郑宅

建筑面积:500平米

建筑及室内设计:泛式建筑 王莽源,杨洋,李睿

结构设计:百谷营造 / 冯李慧

设计时间:2018-2024

鸣谢:胡臻杭,船长,小青

摄影师:Biosphere 建筑摄影(周子杰,俞诵陶, , , ),杨洋,王莽源

推荐

长城边的住宅

土驻设计事务所

间之家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边界住宅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乡村自宅与夜阑星舍民宿

阿穆隆设计工作室

千岛湖方宅

植田建筑室内设计

雨宅

小写建筑事务所

我的家宅

王旭潭

台上之家

察社办公室

陆宅

元秀万建筑事务所

龙游后山头28号宅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刘家山舍

刘九三

江苏深深·深宅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叠园宅

源计划

瞻院

微建筑工作室

沁园 – 泰州老宅改造

DOES设计事务所

田野住宅

空格建筑

树下院

空间进化

长城下的住宅

木答答木建筑事务所

北京延庆“互舍”

神奇建筑研究室

玉米地住宅

氙建筑

小河边住宅

氙建筑

北京延庆乡间居所

在场建筑

华阳里住宅改造

及物建筑设计工作室

田畈里

博风建筑

王户村村民之家:自然原型的延续与重构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周李宅

Studio MOR

上海浦东田园住宅

柯笠建筑

乡村集合住宅

拾号建筑

大理自宅

三月设计工作室

常德私宅

之行建筑事务所

龙门乡居 - 田野边的共富之家

中国美院风景建筑研究总院-青创中心

盐城穆沟村新型农村社区设计实践

周凌工作室

崖之家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永春县新时代农村社区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珠海排山村民居改造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重庆·椒园

悦集建筑设计事务所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造作建筑工作室

打开在地生活的家

上滕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安徽铜陵山居

庄子玉工作室

擦石匠96号院

氙建筑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gad · Line+ Studio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团队与项目创意

  • 更多选择

    这里聚合更多国内外、全产业的服务与产品

  • 全面配套

    可需求发布、招标竞赛、咨询管理配套服务

  • 管控保障

    针对服务产品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益营销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精准客群

    几千团队、海量设计师、优质需求与客群

  • 全面营销

    企业推广、合作、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这里汇聚设计产业供需的顶端圈层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