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的活化更新
广州永庆坊金声电影院始建于1932年,原名“金声戏院”(GRAND THEATER),是中国第一个有声电影院。在70年代,去金声电影院吹着空调看一场新上映的国外电影,是老广州人最热衷最奢侈的享受。时光如刃,2007年正式停用后逐渐沦为危房,2019年,永庆坊二期改造启动,广州永庆坊金声电影院的复建,将侧重于“商业、娱乐、文化”方面,落地为文化活动中心业态,作为本区域24小时旅游度假闭环中的重要环节。
为广州城市记忆“点彩”
在确立了改造思路之后,设计师以三个步骤确立了设计的生成:
第一步【保留记忆】——金声电影院是恩宁路永庆坊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一页,也是西关文化的繁华记忆。因此,设计首先将原建筑仅存立面作为艺术遗迹,原样保留修缮。
第二步【设计“点彩”】—— 基于保留牌楼和收集的原有建筑图纸研究,设计完全尊重金声电影院原貌的空间分隔比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承载核心的文化演绎功能,下半部分延续传统街区的商业骑楼界面与建筑分隔,形成了上新下古的设计效果。
第三步【四两拨千斤】——原有的影院空间引入了年轻人的现场演绎的livehouse,这一部分用现代的手法体现现代的功能。虽然很小,但却突出,实现了“四两拨千斤”。全自动智能停车系统:将传统停车库的使用效率提高了3倍,6300平方米的车库面积,解决了近300辆停车,有效的解决了永庆坊的停车问题,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新时代的立面
70年代的金声电影院一票难求,是当时广州文化娱乐的重要空间,那时候舞台和大荧幕前的帷幕,成为了本案的外立面设计灵感来源。基于永庆坊牌楼的三段式分隔比例和立面线条,新建部分延续了老建筑的设计语言,以相同的模数制式,用曲面穿孔板的现代化幕墙工艺表现出了帷幕的飘逸和柔软质感,也寓意着帷幕后的精彩故事和演绎正在发生。
技术实现 | 设计体系确保高完成度
穿孔铝板系统:弧形的“幕布”是立面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保证其完成度是立面设计的重中之重。采用穿孔铝板弯弧作为“幕布”的基本材质,系统成熟且造价可控。在弧形铝板四周设置型材附框。加强的附框限制了铝板回弹的变形,最大限度保证了整体的平整度;12.5mm宽的型材收边在喷涂后与铝板完美融合,既保证了转角的坚挺,又避免了厚重的“边框感”,精致而有细节。
轻巧的入口雨棚:我们将雨棚顶部做成向外倾斜的斜面,雨棚厚度由内向外逐渐缩小。内部的主要结构做成变截面钢;与此同时,尽力将上下表面构造空间做薄,端部收头型材厚度仅为80mm,最终呈现出令人赞叹的轻巧。
石材柱系统:西立面的新建部分,底部采用较为古典柱廊的形式与原金声电影院形成呼应。为避免石材打胶后期污染墙面,采用了开放的石材系统。我们采用三种不同表面质感的石材拼接在一起,减少了柱子的厚重感,使柱子的显得修长轻盈,同时富有丰富的肌理变化。我们用同种石材制成轻薄的石材蜂窝板,有效满足安全需求。石材与玻璃的交接也暗藏玄机,我们将明框收到石材后面,石材由室外向室内延伸,让柱子的形象更完整。
结语
如今的城市更新,有许多是用力过猛的,也有就是只改造,未达到更新的效果。而金声电影院的改造,对于永庆坊而言,是街区结尾的一个文化名片;对于广州而言,这是城市记忆的一次唤醒和功能活化。传承不难,难的是把过去的美好带回到今天,把时代的样子映射在历史上。这样的城市更新与建筑改造,是本案的根本。
项目名称: 广州永庆坊金声电影院改造
项目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256号
建筑面积: 12500㎡
建筑事务所/公司/机构/单位: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公司所在地: 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436号5楼
项目完成年份: 2022年5月31日
主创建筑师: 凌克戈
设计总负责: 凌克戈
设计团队: 岳秋骏,姜安东,罗丹娜,桑甜,李燚,石瑛琦
委托方: 广州万恩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方: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合作方: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摄影师: 章勇
Sybarite
博斯空间
壹正企划有限公司
实在建筑
OFFHAND PRACTICE
MEEM HOUSE
Oft Interiors
鲸鱼建筑设计事务所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壹正企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