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背景
1958年,松江化肥厂在上海南部诞生。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工业样本,承载着“以化肥促农业、以工业兴地方”的历史使命。红砖、钢架与烟囱构成了那个年代的工业风景,也成为一代人“建设理想”的具象印记。
伴随城市扩张与产业结构调整,厂区逐渐退出生产序列,闲置多年。但在城市的肌理中,它的存在始终无法被抹去——那些墙体的裂痕、钢梁的锈迹、阳光洒落的尘埃,都记录着松江工业文明的起点。
为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延续场所记忆,2018年由上海华谊集团启动改造计划,对该厂区实施更新改造,通过空间更新与文化再造,化肥厂从“生产的机器”转变为以运动露营为主,萌宠集市、文创餐饮配套,并结合品牌艺术策展的时尚运动公园,使原本封闭的工业厂区转变为可漫步、可停留、可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
2.设计理念|Field Office Park(FOP)
基于“FOP(Field Office Park)”的理念为核心设计逻辑,探索区别于传统城市高密度办公的生态化创新空间模式。以自然为基底、以开放为边界,让人、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共生共长。通过玻璃幕墙、金属立面与生态绿化系统,形成“新旧共生”的建筑表情。设计不追求抹去历史,而是以并置共存的方式重塑场所精神,让时间的痕迹成为新的审美语言。
3.空间策略|新旧融合重塑场所
整体规划充分尊重原有建筑格局,采取“原址加固改造 + 局部新建置换”的策略,实现历史文脉与当代功能的平衡。场地北侧以保留为主,大部分建筑通过结构加固与局部修缮的方式得以延续,保持原有的尺度与肌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业遗存的真实性与场所记忆;场地南侧则针对危房及存在消防隐患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采用新建体量与旧厂房形成对话关系,在材质、尺度与空间节奏上呼应历史建筑。
#44/51:作为多功能艺术和文化空间,延续厂房原拱形结构,与广场空间形成连续界面,实现建筑与公共活动场所的自然衔接。
#61/65:建筑在保持原有体量与结构的基础上,植入当代功能与界面语言。折型穿孔铝板包裹立面,通过材质肌理差异区分功能属性,轻量化金属系统完成低能耗更新。
#40/41/42/43:延续#61/65的表皮设计逻辑,阳光在铝板与旧砖墙之间流动,形成半通透的视觉效果。黑色弧形楼梯成为视觉焦点,展现工业与艺术并存的张力。
#23厂房:增加拱形元素强化厂房原拱形结构,竖向落地窗,自然光透入室内,形成韵律丰富的光影序列。
#21/22/26:保留原建筑高低错落的体量关系,室外楼梯与钢架景观廊架,使垂直交通与公共活动空间自然衔接。
#36/37厂房:原厂房层高较高,空间潜力充分。改造中通过插层设计重新组织内部功能,形成多层次的使用空间,既提升了建筑的利用效率,又保留了原有结构的尺度感与工业气质。外立面通过扩大开窗比例增强自然采光与通风性能,使室内外景观形成更强的视觉联系,营造出开放、通透的空间体验。
# 17/18/19:保留该区域场地内原有乔木与构筑物,使自然与建筑相互渗透。通过光影、材质与结构的对话,塑造出既承载历史记忆又具当代气质的空间氛围。园区在延续工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了理性秩序与自然生长的和谐共生。
退台办公(新建):通过退台设计形成多个空中露台,打破传统办公空间的封闭性。退台间的绿化与垂直交通系统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化社交空间,促进非正式交流的发生。
公寓(新建)
在改造过程中,场地内原有的两处工业遗存,它们曾以独特的结构和材质,见证了化肥厂的历史。在设计阶段进行保留,作为工业记忆的重要象征,也为场地增添了鲜明的时代印记。然而在后续施工与安全评估阶段,由于结构老化及安全隐患,这两处遗存最终被遗憾拆除。
04.结语
我们不仅在进行改造,更是在通过新与旧的融合,塑造一个让历史与当代并行生长的场域。从而让时间的层次成为空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赋予场地持续生长的生命力。三里仓1958在延续工业记忆的基础上,实现从封闭厂区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变。以可持续化化设计回应时代需求,以多元业态激发城市活力,让工业遗产在新的城市语境中,继续成为时代的能量之源。
项目名称:上海三里仓1958(原松江化肥厂旧址更新)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市松江区
项目周期:2019, , -2025年
业主单位:上海华谊集团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城市更新项目
主要功能:商业、办公、餐饮
占地面积:约50,000㎡
建筑面积:约18,000㎡
设计机构:COLORFULL昱景设计
设计范围: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泛光照明
主创设计:赵宗阳 / 小野良介
设计团队:徐驰、管晨、秦志伟、张阿平、张凡星、戚雪、王志伟、陈宁、张颢、川合丰、梁昊、孙燕、林佳史、钱杨婷、庄宏玲、朱丽艳、缪心路、蒋瑜桑、姜思韵、魏佳、万志晔、冯雪静
当地设计院:上海创霖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单位:上海住建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版权:刘国威、COLORFULL昱景设计

方寸践建筑设计

本哲建筑

孚提埃建筑设计事务所

HMA Architects & Designers

加拿大考斯顿设计

厘米制造

Studio MOR

GENSLER

致正建筑工作室

GENSLER

GENSLER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哲建筑

UDG有关工作室

都市游牧

竖梁社

三益建筑设计

易亚源境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善祥建筑设计

直向建筑

UDG有关工作室

阿拓拉斯规划设计

十拓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

米思建筑

10 Design

10 Design

goa大象设计

竖梁社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叠术建筑

UUA建筑师事务所

罗昂设计

一树建筑工作室

10 Design

加拿大考斯顿设计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竖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