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梨花,叩开一方院落:隐匿于百年梨园的山野生活美学
从泸州市区驱车二十分钟,喧嚣悄然退去,逐渐遁入一处山林幽谷。在蜀中名山方山的怀抱中,面对一片幽深的山谷梨园,「不在山林」悠然而居。这里是泸州江阳区丹林镇的梨花村,村内植有梨树四万余株,其中百年古树逾千,春日梨花如雪,故而得名“梨花村”。村子背靠的方山,是蜀东南佛教发祥地,山巅始建于唐的云峰寺中,供奉着全国唯一一尊“黑脸观音”,为这片山野更添一分禅意与神秘。
这是继泸州叙永·山岫民宿之后,小隐建筑在川南泸州打造的又一处山野度假作品。延续了小隐建筑一直以来乡野建筑营造的基调,低调内敛而又特立独行,适宜的融于山林之中。川南民居的现代演绎,汇集了传统川南民居的各种建筑特点,梨花瓣意象转化的点缀,将东方美学洒落在这片川南山野之中。山林、山花、雨雾、晚霞的浸润,赋予了不在山林诗意与灵气,在山野间演绎隐逸之美。
整个建筑基本保留原有民房的空间格局,宽阔巨大的瓦屋面将一层间断的建筑串联成一个整体,梨花瓣叩开一个类椭圆的异形庭院,相较于传统的方形院子更显灵动、柔美,屋檐下的天空形随人动,变化万千,为人们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山野生活体验。二楼屋顶的彩钢棚也改成了瓦屋面,让整个建筑更加和谐统一。屋顶的观景台,犹如乌黑的梨树枝上一颗含苞待放的白色花苞,轻悠的悬在空中,赋予了不在山林独特的形象识别性。同时也为客人提供了一处俯瞰梨园幽谷和观看山林日落的绝佳场所。
停车信步,迎着巨石的指引拾阶而上,隔着敦实的毛石院墙,便窥见不在山林的侧脸。踏过石板桥,攀上狭窄的石巷楼梯,迎头撞见空中白色的观景台挂在幽远苍翠的幕布之前。步入灵动闲适的小院,青石板铺设的院子,原石砌筑的院墙,暖白色的稻草漆外墙,木结构的屋架,秩序俨然的小青瓦屋面,将传统川南建筑松弛的神韵勾勒出来。顺着院子开口的方向望去,开阔的山谷尽收眼底。扑面而来的巨幅画卷和隐蔽的入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曲径通幽处的豁然开朗让人心旷神怡。
入院后的身心 自然松弛
看似随意的窗洞、廊架和隙口,都精心框取着一幅幅如画山色,画随人动
「不在山林」仅打造4间客房,每间客房各具特色。一楼带小院的亲子房,天窗的光倾泻而下,如月光柔和的洒满房间,谓之明月。二楼的套房出阳台便可俯瞰整个院子和山谷,屋内恰好看到青瓦分水的屋脊如山峦伸向远方,谓之望岳。精致素雅的餐厅,老屋留下的木梁把远去的岁月又拉回了现实;阶梯式的多功能茶室,粗犷原生的小酒吧,惬意野趣的户外汤池,满足不同客群的出行需求。室内整个空间延续了阴翳淡然的气质,淡雅柔和的色调与温润的木材结合,将度假感和自然感巧妙融合在了一起。通透的落地门窗将室外自然引入室内,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不动声色的拙雅之美。一件家具、一扇窗、一束花、一缕光..……没有繁复的装修,却处处尽显东方美学。
树林摇曳发出莎莎的声响,清晨的鸟语、白日的虫鸣、夜晚的蛙声挂满山林
正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萦绕在充满梨香的空气中,更透着些许山野禅意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不在山林,以诗而名,山野入画
在这方乡野的山林间
感受它独有的避世感
栖居在白居易悠然闲适的诗中
项目名称:不在山林·藏在川南泸州百年梨园的山野秘境
项目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梨花村不在山林
建筑面积:590平方米
建筑主创团队:小隐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潘友才
设计总监:杨喆(合伙人)
技术总监:陈仁振(合伙人)
设计团队:杨锐、胡沁梅、赵亚线、苟源君
施工图团队:成都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人民政府
施工单位:泸州兴阳建川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白色真石漆、钢化单银中空超白玻璃、钢结构(木纹漆)、实木椽条、实木望板、小青瓦、氟碳漆
建成时间:2024年12月
撰文:潘友才
摄影:形在空间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小隐建筑

PLAT ASIA

YWA严伟风景园林工作室

迹·建筑事务所(TAO)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郭廖辉工作室

杭州慢珊瑚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杭州慢珊瑚设计

杭州慢珊瑚设计

杭州慢珊瑚设计

瑞拓设计

SWOOP建筑工作室

PLAT ASIA

九城都市建筑设计

小隐建筑

辑禾设计工作室

UDG.零号工作室

邬工空间设计

跳房子建筑工作室

垣筑设计

月壤空间研究所

诗与遥文旅设计咨询

中森止境设计工作室

上海赤地设计事务所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九源国际

尤境设计

平介设计

上海赤地设计事务所

都市实践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ETA-工作室

出品建筑

上海桐源设计

惠庭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