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茶亭位于素有广州“东肺”之称的黄埔区岭头山上,是“黄埔红”茶叶品牌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长岭国家级登山步道的重要节点。
在地生长
项目设计从独特的山地环境出发,让游人登高远眺、寄情山水,回归自然。设计提出“在地生长”的设计理念,游园步道以嵌道形式镶嵌于山地之内,建筑通过场地高差雕琢锚固到山体之上;连廊与山林树木交相呼应融入环境之中,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元素,而是从自然中孕育而生的。游人步入其中,可驻足观园、品茶休闲、登高远眺,怡然自得。
结构与空间的统一
“在地生长”的理念要求设计单纯质朴。我们以混凝土材料塑造室内外空间。设计从结构逻辑出发,以建筑北侧的混凝土大台阶重量平衡南侧的结构出挑,从而实现8.6米的大悬挑空间,在满足独特内部功能大空间的同时,塑造了登高望远的观景平台。为减小悬挑混凝土的自重,将造型与结构力学特性相结合。设计悬挑梁的高度从1.2米逐减到0.45米,大幅度减少结构自重,也形成外高内低的空间效果,与观望对岸主峰山形的视觉体验相吻合,也是呼应传统建筑手法之“过白”。
材料与手工艺的结合
遵从“在地生长”的设计理念,山中茶亭的材料应突出自然、质朴,同时彰显手工艺之美。设计以石为元素,将其运用极致。茶室地面的水磨石、连廊地面的水刷石、建筑墙体凿毛混凝土石、挡土墙的毛石,在统一中赋予变化。通过传统匠人的手工打造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也将岭南传统记忆的水磨石、水刷石的工艺重新带入我们的生活。
岭南园林
山中茶亭场景营造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上至平台,则茶茂林远,行走其中步移景异,是传统中国人心中“桃源”境界。我们利用入口嵌道、一连廊,大小两茶室、半亩天地,形成一方嵌入式的半山园。项目结合山地高差环境,茶室延续的弧形矮墙与连廊交相呼应,界定了空间,连同山林环境造就了空灵、静谧和通透的现代岭南园林。“在地生长”的设计理念下,设计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山林环境。将场地现有树木规划到建筑之中,通过平台、矮墙与树木形成对话,将建筑植入到场地环境之中,与林木相生。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场地原始生态,几无土方挖填,仅在小茶室的花池内种植亚热带植物,如仙人球、仙人掌等植物,凸显岭南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形成别番“异域风情”。
山地剧场
登临茶室屋面的大台阶,反向性恰好成为山林间独特之表演空间。功能上也把建筑引向“多义”混合的场所感。
结语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三百多平方米,建筑体量小,常规的建筑形式被淹没在山体大环境之下。设计追求建筑与环境的高度一体化,借助山地大环境气场塑造独特的场所精神。项目以“在地生长”的设计理念,通过场地、结构、材料和工艺的独到处理,塑造了山地环境下的现代岭南园林。
项目名称:广州市“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茶韵驿站项目
项目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岭头村清风茶园旁
建筑面积:300㎡
项目类型:驿站建筑
设计方: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广州阁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中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高敦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广州市岭头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科学城(广州)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郭谦、李颜、黄凯
建筑:刘志红、邓福进、曾锦淇、魏静
结构:练健飞、李富杰、刘烽锋、陈鼎文
室内:林国任,陈检,邱梓迪
给排水:黄敏龙、陈升帅、苏建伟、路涛
电气:吴靖康,梁伟郭、张琦、杨萍
暖通:王建丽、卞策,赵潇漫
灯光:王岳、张任国、张强
完成年份:2023年10月
摄影版权:王岳
艾洛设计
戈多设计
观筑设计
杭州山地土壤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黄锋室内设计
艺合境建筑设计事务所
未来以北工作室
启仓设计
即时设计研究所
凡西空间装饰设计
Neutra Architects
介介工作室
浆果创意
西水湾路工作室
TEMP
普悦设计
善祥建筑设计
万相纳间设计
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
易禾上品设计
零墨装饰设计
栋三尺设计
東形西見
仝屿建筑空间设计
艾洛设计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PLAT ASIA
本哲建筑
門觉建筑
风合睦晨空间设计
門觉建筑
MHD建筑事务所
mint+studio
HOOOLDESIGN事务所
徽宗设计研究室
壹所设计工作室
创境合美设计
杭州水丁集设计事务所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观筑设计
空舍设计
造园工作室
研造社
壹山设计
重庆浩丰设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