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宋遗韵的沉淀之地,骨子里流淌着文人隐逸的血液。灵隐寺山下的天竺路,自古便是禅意与诗意的交汇处。元古觀山选址于此,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约定——南宋临安的繁华早已褪色,但山间古道、苍苔石阶、疏钟暮鼓的余韵仍在。天竺路303号,隐于灵隐寺与北高峰之间,既避开了尘世喧嚣,又与千年古刹的佛性气息共生。此地曾是明代隐士李茇的岣嵝山房旧址,张岱笔下“冷绿万顷,人面俱失”的幽深意境,与元古追求的“自然、拙朴”不谋而合。杭州的山水肌理,在此处化作人文与自然的双重皈依,元古的落地,仿佛是对这座城市隐逸传统的当代回应。
元古觀山的建筑,是自然笔触下的水墨长卷。三层独栋小院依山而建,背倚北高峰的苍翠,面朝灵隐溪的潺湲,左右茶田如梯田般层叠舒展。设计师以“借景”为魂,将山峦、溪涧、竹林、荷塘悉数纳入画框。春日茶芽初绽,夏时荷叶田田,秋日栗香漫野,冬雪覆瓦如絮,四时之景皆成诗行。庭院中,定制木桌随意散落,与古桥、苍苔、修竹共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画面。建筑外墙以原木与白墙为主,既似元代山水画的“平淡天真”,又与山色浑然一体,让人的视线不自觉投向远方的层峦叠嶂,完成一场与自然的无声对话。
从入口处的小桥流水开始,空间便以“起承转合”的节奏展开。青苔石阶蜿蜒而上,如《溪山行旅图》中的山径,每一步都暗藏玄机:低处的涧溪声若隐若现,中庭回廊光影斑驳,高处的露台豁然开朗。设计师利用地势高差,将三个楼层串联成“登高悟禅”的序列——一楼吧台的长木桌与古树相映,二楼茶室借窗框景,将远山裁剪成画;三楼露台则彻底敞开,山风裹挟茶香扑面而来。开窗设计尤具匠心:或窄如竖幅,聚焦一株孤松;或横贯墙面,收纳整片竹林;或斜切天光,让阳光在室内游走如笔锋。移步异景间,空间不再是容器,而成为引导观者发现自然之美的禅意路径。
灵隐寺的晨钟暮鼓,为元古觀山注入灵魂深处的空灵。室内陈设极简至极:拙朴的陶罐、素麻桌布、拼接百家布的软垫,皆是对禅宗“无住”美学的致敬。吧台后的长窗正对灵隐寺方向,雨日云雾缭绕时,山寺轮廓若隐若现,宛若倪瓒画中的“逸笔草草”。菜品亦融入禅意——二十四节气甜点以时令食材为媒,如“雪耳百合团子”以银耳模拟积雪,暗合“本来无一物”的清净。在此,饮一盏茉莉红茶,听檐角风铃轻响,世俗纷扰渐次剥离。元代禅僧明本曾作《四居诗》抒写隐逸之志,而今日的元古觀山,恰以空间为诗,让每位访客在佛境山色中,寻得“即心即佛”的片刻顿悟。
元古觀山,是建筑与山水的一场联姻,是人文与禅意的一次共鸣。它不似朱庄那般雕梁画栋,亦不似岣嵝山房那般遗世独立,却在当代语境下,以极简之笔重绘了杭州的隐逸基因。当山风穿堂而过,檐角铜铃轻颤,此地便成了都市人暂避尘嚣的桃源——不执着于形,而归于心。
项目名称:元古觀山 灵隐寺
项目类型:餐饮空间
项目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303号
建筑面积:330㎡建筑,450㎡景观
设计方:北京无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年份:2023年9月
完成年份:2024年5月
设计团队:赵爽,郑雅楠,杨雨萱
合作方:上海和沁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客户:元古集团
材料:榆木实木,红砖地面,褐色艺术涂料,老粗布
品牌:石客照明(工程灯具),上海新楹柯实业有限公司(红色地砖),重庆康翰广建材有限公司(木头及家具),上海禾啼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老石头及户外灯具),吖吥嘻嘀(手工老粗布)
摄影版权:谭啸
RooMoo
平衡空间设计
实在建筑
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平介设计
阿穆隆设计工作室
苏州右见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十域建筑
蜚声设计
纬图设计机构
微建筑工作室
优加建筑设计咨询
普林斯曼建筑设计事务所
悦集建筑设计事务所
無既萬溯设计
小隐建筑
个个世界
門觉建筑
寻山建筑
可空建筑设计
成为建筑
介隐建筑
無隐建筑
STUDIO FSJ
即域建筑设计工作室
空崆建筑
哈尔滨众维知行设计工作室
蜚声设计
深建筑事务所
十一空间设计工作室
城外建筑设计
之行建筑事务所
本森空间设计
质感建筑设计工作室
蜚声设计
蜚声设计
gad · Line+ Studio
尚水希木乡村振兴工作室
赤橙建筑空间设计
止建筑
见微知筑工作室
集木德空间设计工作室
回应建筑工作室
門觉建筑
門觉建筑
光影设计
goa大象设计
巢羽建筑设计事务所
万谦集设计
北京对角线设计
柒合設計
Robot 3工作室
蜚声设计
蜚声设计
巢羽建筑设计事务所
O筑设计
超城建筑事务所
北京山房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谜舍设计工作室
使然设计
禾乐创意设计
DAS Lab
之行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