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库建设不仅能够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还可以平衡国内粮食供应、确保社会稳定。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粮食储备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以房式仓为主体的粮食仓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向着现代化、技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十四五”期间,为完善国家粮食储备设施的建设,粮库建设迎来了新一轮建设周期。
粮库园区往往远离市区,通常与城市日常生活并无太多交集,且粮库功能单一,形态多为大尺度的仓储建筑,因安全性和功能性所导致的单调封闭的外在印象,成为人们避而远之的独立场所。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粮库园区开始有了对外开放、体验参观的需求,各地国家粮库对外开放日活动日益增多,粮库体验和粮食知识普及体验活动也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参与。
目前绝大多数已建成和在建的粮库园区在设计之初未考虑对外开放的可能性,在流线上和功能上无法满足参观、接待、体验的需求,作为仓储建筑空间上往往缺乏人性化的处理,粮库园区亟待突破固有的封闭式空间管理模式,探索一种新的与城市及周边社区对话的开放性设计,以满足未来多功能使用及运营的开放性需求。
项目选址
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银杏湖大道以南、奥刘路以西,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处于南京城正南位置。基地南侧以现状村庄和农田为主,但相邻的银杏湖大道为江南重要的景观大道,银杏湖大道北侧为初步建成的居住区及产业园区,凤凰山粮食储备库在选址上和注重独立性、隐秘性的一般粮库项目不一样。周边居民担心粮库的建设将带来货运、粉尘、噪声及除虫剂等不利因素,影响交通出行和居住环境,给日常生活来负面影响,同时担心大体量封闭的仓储建筑与周边地块隔绝,对周边土地及房产价值有不利影响。
从大地到粮仓
食物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大地作为人类的生存和记忆场所,年复一年孕育着食物丰收的希望,而粮库作为守护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空间载体,兼具实用价值与仪式感。
项目用地和银杏湖大道之间有65米绿化退让带,退让绿带中有220KV架空高压线廊道穿过,面对银杏湖大道的北面是粮库和城市及社区对话最直接最重要的窗口。设计以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为出发点,以“大地”为切入点,设想在基地和道路之间的大约16亩土地上以粮食种植代替草坪绿化,再现粮库与粮田之间的依存关系。
“从大地到粮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造行为结合自然的前瞻性思考,方案打破以往粮库园区内向封闭、远离生活的形象,希望打造一座集储粮、科普教育、文旅休憩于一体的体验式粮库园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处游赏、体验、研学、休憩的特定场所,让粮库融入城市和生活,让市民了解、体验大国粮库,弘扬爱粮节粮的传统美德。
粮库沿银杏湖大道是“大米粒”和“粮库机器”组合而成的新景观,和前面的粮田绿化带一起形成面对城市展开的“从大地到粮仓”的完整画卷。
总体布局
项目总体布局分成南北两个区块,北侧沿银杏湖大道布置“大米粒”科普展厅和“粮库机器”综合楼,打造城市主干道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展示面,作为体验区可单独对外开放。基地南侧为仓储区,布置三幢平房仓。考虑到运粮车需排队等候,运粮车出主入口设置在离银杏湖大道较远一侧,保证足够的缓冲空间,并直达仓储区。结合运粮车出主入口流线设置,地磅和辅助用房区域位于仓储区东侧。北侧体验区与南侧仓储区中间布置机动车停车区起到分隔作用,作为办公人员和游客的停车场地。
平房仓东设置一条架空连廊,连通三栋平房仓山墙面,立体连接体验区和仓储区南北两个区域, 架空的连廊通过立体动线将参观人流和运粮车物流分开,在运粮车储粮作业等情况下,保证参观体验与粮库日常运维互不干扰。
平方仓在满仓的情况下,底部门窗无法打开,若想近距离参观,只能从单个廒间的上方检测门进入粮库内部。架空廊道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流线交叉,方便游客在粮仓堆粮的情况下进入各栋平房仓内部参观。
运粮车辆进出主要集中在夏、秋粮收购期间,且库区内部提供了车辆停放区域,不占用城市道路,对周边交通影响有限。粮库运行时所采用的鼓风机、除尘机等设备均自带降噪设施,粮库噪音得以有效控制。凤凰山粮库仅做粮食仓储用途,无烘干与粮食加工等作业,粮食入库前做烘干、除杂处理,粮食出入库采用密闭抑尘型作业线,对周边无粉尘影响。项目采用绿色生态储粮工艺,提纯空气中的氮气进行除虫保粮,对环境无污染。这些良好的运营及技术条件有利于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体验性的特色公共空间,探索粮库园区在形态上和运营上对城市和社区开放的可能性。
米粒与机器的符号性
场地北侧的综合楼主要用于检验与办公,对外营业的粮食工坊结合架空底层层设置,建筑的二至五层为检验化验、业务办公、内部食堂等功能。综合楼的造型来自粮库进粮、筛粮设备,通过解构与重构以建筑语言转译生成为具有场所特质和机器美学的建筑,采用粮库特有的符号强化场所的可识别性,成为整个地块临银杏湖大道的标志物和制高点。
综合楼旁的辅助楼作为粮食文化科普展馆,灵感源自去壳后的稻谷——米粒,以大米符号进行转译,通过自然形态与综合楼的机器美学并置,共同讲诉从自然到机械、从大地到粮仓的场所故事。
大米粒的功能为科普教育、粮食科技等主题展览空间,有效拓展了传统粮库单一的仓储功能,结合粮库开放日,吸引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走进粮库,参与碾米出白、了解粮库历史、宣传粮食文化、展示储粮科技展。同学们通过辨认粮食作物,观看粮食害虫标本,近距离接触耕犁、老式打稻机、畚箕、耙子等老一辈粮农的耕作器具,体会农耕劳动的艰辛,激发爱粮节粮意识,通过丰富的活动了解粮食从大地到粮仓再到餐桌的过程,领会“储粮保平安、节粮讲美德”的含义。
结构与材料
三幢储粮平房仓将仓储建筑柱梁、桁架等结构外露,参观者可通过连廊横穿库区,参观体验整个粮库的进出粮流程。
平房仓结构设计选用钢筋混凝土拱板双层屋面作为屋顶结构。拱板双层屋面结构为板架合一,上层板为拱板,下层为平板,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漏,保证粮库内部的干燥,同时也便于施工。设计在平房仓面向东侧道路方向将拱板双层屋面结构外露,展现工业建筑的特点及美感,同时结合半室外檐下空间布置钢结构连廊,形成沿奥刘路的展示面。参观者沿架空连廊穿行,近距离感受粮库工业建筑结构美感。
设计采用混凝土质感涂料、隔热反射涂料与金属材料的组合表达工业特质,通过人性化尺度的设计和自然要素的融入,赋予粮库园区人文气息。红色钢结构及穿孔金属板的运用及其和其他材质的对比,赋予凤凰山粮库园区独特的场所特质。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南京江宁凤凰山粮食储备库项目
项目地点:江苏南京
基地面积:37927平方米
建筑面积:16148平方米
项目业主:南京江宁粮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张·雷设计研究 azLa
合作设计:南京丰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1年
建成时间:2023年
主持建筑师:雷晓华、张雷
设计负责人:杨斌
方案设计团队:杨斌、李灏、袁振香、李雨茜
施工图设计团队:王兵、王琦、刘建玏、周亚芹、张桂波、王颖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摄影:侯博文
大小景观
一树建筑工作室
植田建筑室内设计
栖城设计
筑境设计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郭谦工作室
星球建筑事务所
成为建筑
成为建筑
大闲建筑设计
一树建筑工作室
观意都市建筑设计
Studio 10
过半儿
研山建筑
席地建筑
禾下建筑社
兰心建筑
房子和诗建筑工作室
繁星建筑工作室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合尘建筑
INUCE事务所
New Office Works
南京邦建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直向建筑
CWXD建筑事务所
造美室内设计
大观国际设计咨询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观筑设计
蹊径设计
未相景观
麟和建筑工作室
Wutopia Lab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中衡设计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小景观
大小景观
间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