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已胜利落下帷幕,展会期间我们为园区建造了一栋供游人驻足、休憩、赏景的滨水建筑,建筑选址于妫汭湖畔,我们将其命名为“延波小筑”,实践并创新传统文人意趣。
建筑场地为湖岸缓坡,茂林掩映、隔水与园区焦点建筑中国国家馆毗邻。站在中国馆二层露台北望,远山近湖,层林叠嶂,游人隐现于湖岸岛屿之间,颇似一幅动态的中国古典山水画卷。为传达中国传统空间设计理念,我们追寻画坛巨匠董源画作中水岸山林,亭舟隐现的山水人居图景,敲定了“行望居游”的画意式设计策略。
对于建筑形象,世园会管理方提出要重点考虑中国馆二层北露台视点,从这里向北远望,滨水建筑要能自然融入到林、岛、桥、阁,甚至关照更远的海坨山余脉。而自然的融入也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设计状态,我们更希望基于自然建造的设计观,找寻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本土答案。
世园会的非典型屋顶营造
中国传统营造中最具想象力的当属造园。园林与书画同源,造园不是孤立的建造,而是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的语境,山水树石、径庭屋宇彼此因借,既独立成型,又对话相融。我们的设计截取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屋舍的双坡屋面,在场地内勾画出一道似是而非的屋顶,将其覆盖于场地之上,状如水边一处山坡,形成陂池相映的格局。山墙面完全打开,将屋宇下的行旅流线完整揭示,穿越树林、庭院、竹堂、月台四组空间。从湖对岸看去,游人好似由屋中进入,山中穿出,直抵水边,完成行、望、居、游的感官体验。建筑似山非山,似屋非屋,与自然促膝交谈,又各得其所。房屋朝向选择一坡朝向主路,保持正常的檐口高度,另一坡朝向湖面,屋面直接向水面延展,几乎逼近地面。檐口的高低之态,远就永宁阁,近接妫汭湖,呼应成趣。
木竹营造,随形制器
滨水建筑的材料选取木、竹等自然材料作为主材,分别构成木架、竹墙与木瓦屋面三种建筑要素。建筑结构采用重木结构体系,利用现代胶合木塑形能力,解决了屋面反曲形态。梁、柱拼接均采用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的装配式作业方式,以应对展会颇为紧张的工期。竹墙从水泥台基四面挑出,如竹帘般包裹空间,同时借助大屋顶之下的暗与室外环境的亮形成反差,让林景湖景由竹墙透射而入,与竹墙相互叠映。屋面选用木望板配防水层挂木瓦的现代做法,较之传统木望板砂浆铺青瓦的做法减轻了屋面的配重,达成木结构的节材节用。建筑用材因势利导,随形制器,寥寥几笔勾勒出滨水建筑简约闲逸之态。
闹中取静
博览会开幕后,每天数万人游园,妫汭湖边中国馆,永宁阁花海梯田以及妫汭剧场构成环湖观赏路线,游人来来往往,穿梭如织。从中国馆二层露台北望,游客步入“延波小筑”,皆隐没于屋面之内,仿佛与外界隔绝,在世园会喧嚣中觅得一份静谧与闲适。偶有游人站立于月台之上,则与建筑弯曲低垂的形态建构出“山口待渡”的出世意象,远山近水之间,小筑如舟如庐,延波乘爽、如在画中。
项目名称: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延波小筑”
项目地址:北京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
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9年4月
主创建筑师:邢迪
世园会总园林师:严伟
设计机构: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YWA严伟风景园林工作室
设计人员:邢迪、王行、胡依然、李威、夏良庆、王贤
结构设计:涂志强
电气照明设计:李珮青、王行
创意支持:如式建筑(中国)、建构工房(日本)
业主方: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
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
主要材料:胶合木、原竹、清水混凝土
建筑摄影:迟增磊、许雅靖
PLAT ASIA
迹·建筑事务所(TAO)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杭州慢珊瑚设计
杭州慢珊瑚设计
杭州慢珊瑚设计
瑞拓设计
SWOOP建筑工作室
PLAT ASIA
九城都市建筑设计
小隐建筑
辑禾设计工作室
UDG.零号工作室
邬工空间设计
跳房子建筑工作室
垣筑设计
月壤空间研究所
诗与遥文旅设计咨询
中森止境设计工作室
上海赤地设计事务所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九源国际
尤境设计
平介设计
上海赤地设计事务所
都市实践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ETA-工作室
出品建筑
上海桐源设计
惠庭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