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星空之境海绵公园内,湿地北侧的“同观廊”驿站一组三件,还包括一座塔和一道桥。
驿站取名“同观”,意在观星、观鸟、观湿地,同观共享;塔名“旋星”,是公园里的制高点,可登高远眺公园全景,桥名“羽旋”,通体白色,意求鸟羽般轻巧——“旋”字,暗示了这组建/构筑物共有的形体特点。
同观廊
同观廊布局既临湿地,索性把建设用地也改成湿地,再为公园的生态多一点贡献。这样驿站就变成架在湿地上一组房子,将几种预设的功能(餐厅、茶室、展览、公共卫生间等)在布局上打散,在空间上对位,令建筑四面开窍,八面来风,充分融入湿地周边的小气候环境。
考虑到观鸟、观星等不同时段的活动,将所有外廊联通并直达屋顶观景台,让游客在闭店之后也能到达各处全天候畅游。
面对林木疏朗池面旷阔的湿地,建筑体量尽可能拉长水平展开,匍匐在大地上,并提供尽可能长的观鸟廊(公共)与观鸟餐厅视野。内院则用一道贯通首尾的弧形墙面收拢视线,令观者聚焦于内庭的一池鸢尾。
旋星塔
对星空的凝望与遐想是人的天性。在海绵公园开阔的夜空背景前,清水混凝土材质的旋星塔如一只突兀冷峻的巨石之眼安静凝望,不动如峰。
旋星塔定性为观测用构筑物,原本不对公众开放,因此有苛刻的面积与造价限制。但我们还是为仅六米见方的观测塔设计了楼梯。
塔体造型力求简洁,中部对开尖榄型洞,构成了星云型的空间曲面——这给楼梯的登顶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也带来了横穿“眼眸”鸟瞰公园的机会——这个立体景框,在繁星满天时随观者的移动可以有不同的视域。塔体另外两面墙体当中开有通缝,为楼梯提供了天然通风采光,也使塔体更为挺拔。
羽旋桥
此桥跨度超过50米,暴露全部钢结构不做外装饰板,通体全白,这使成排的钢肋板获得了一种轻巧的节奏感。桥面平静而桥底激荡——所以风景都在桥下水边。斜梁扭板的要求给结构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也终于依托这一笔空间扭曲达到了对轻盈自由的鸟羽的联想,让坚硬的钢变得很自在。
摘·星巴克
预想中的观鸟餐厅最终变成了星巴克咖啡厅,一个大大的logo高挂在塔顶。26米高的塔会不会是最高的星巴克?没办法考证,但在这个辽阔的公园里,肯定是离Star最近的bucks;大概也是少有的面对一片湿地,能够听风观鸟的Starbucks;说不定还是唯一的鼓励你自助将咖啡端上二层“星巴克主题画廊”的Starbucks,这个游走的过程再一次提示了布局打散八面来风的建筑特征。所以最好的品尝咖啡的季节,一定是在暖阳慵懒、秋林萧疏、芦苇丛密、候鸟翩跹的季节。
项目名称: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桥二、综合服务区二—同观廊、旋星塔、羽旋桥
项目地点:上海临港星空之境海绵公园内
建筑面积: 850㎡(同观廊)
设计时间:2019.11-2020.09
设计团队:止境设计工作室
设计单位: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主创:张男、张晓远
建筑:于雅琪、欧仁伟、陈旸、谢金容、韩慧君、熊振林、赵思柔
结构:钟才敏、桑立娟
给排水:赵向阳、徐享享
暖通:安秋香、马浩然
电气:周英俊、樊澄辉
景观:关天一、李清秀、杨钰
室内:朱方闻、林毅、池伯昌
节能:李超、金雨玲
泛光照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同原(北京)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张昕、韩晓伟、赵晓波、王丹、牛本田
幕墙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帷幕设计咨询中心 孙洲、王刚、李平
合作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代建单位: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二公司
摄影版权:陈旸/whyseeimage
PLAT ASIA
YWA严伟风景园林工作室
迹·建筑事务所(TAO)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瑞拓设计
SWOOP建筑工作室
PLAT ASIA
九城都市建筑设计
小隐建筑
辑禾设计工作室
UDG.零号工作室
邬工空间设计
跳房子建筑工作室
垣筑设计
月壤空间研究所
诗与遥文旅设计咨询
上海赤地设计事务所
北林风景建筑研究中心
九源国际
尤境设计
平介设计
上海赤地设计事务所
都市实践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ETA-工作室
出品建筑
上海桐源设计
惠庭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