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北外滩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一座建于1994年的高层建筑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这座曾经的上海食品厂办公楼,后成为绿地九龙宾馆,现正以金辉索菲特酒店的新身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风采。
从九龙宾馆到金辉索菲特酒店
当我们第一次踏入这座老建筑时,它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立面提升和室内翻新工作。原有的客房、餐饮和商业功能虽然仍能正常运转,但新业主显然有着更高的期待——业主希望这里能成为一座富有艺术感的五星级酒店,同时也是该企业在沪的展示名片。这促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整个项目:如何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品质和形象的更高要求?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街巷”、“功能”和“呈现”这三个维度。我们希望在提升建筑功能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融入城市肌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
街巷
“延续风貌特色,创造公共空间,融入城市图景”
本项目所在的沙泾港地区,是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文化街区,百年前的城市路网和肌理幸运地得以完整保留。其中,与本项目毗邻的1933老场坊作为片区中最重要的工业遗产建筑,以其粗犷的混凝土结构和精致的装饰细节而闻名。因此酒店改造强调同历史建筑的呼应,设计保留了两侧山墙的雕塑感,并通过浅色石材和灰色金属的组合,同1933老场坊粗糙的素混凝土相协调。通过竖向开窗与底部圆拱柱廊等元素,将历史建筑元素与现代人文气息相结合。
原有的酒店入口紧邻繁忙的市政道路,缺乏足够的前场空间,我们在设计中调整了入口位置,将其
酒店的塔楼主体部分保留了原有窗墙形式,通过竖向装饰线条强化建筑的挺拔感和雕塑感,使酒店更好的融入北外滩乃至整个上海的都市景观之中。无论是从远处眺望还是近处欣赏,改造后的酒店都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就像是这座城市不断演进的一个缩影。
功能
挖掘建筑潜力,完善酒店服务
在功能提升方面,设计首先着手于平面布局的优化,挖掘建筑潜力。原有塔楼为三核心筒布局,竖向交通集中于中央核心筒,疏散走廊较长。改造将部分楼梯和电梯功能移至西侧边缘核心筒,使得疏散走廊更加高效,从而提升了平面得房率。同时增加了客货梯数量,也能更好的提升酒店的垂直交通效率。
随着核心筒的重新布局,我们也得以对酒店的服务功能进行全面提升。首层空间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开敞明亮的大堂,配以法式浪漫风格的室内设计,让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二楼的宴会厅得到了扩建,不仅容纳更多宾客,还增设了额外的厨房空间。三楼的中餐厅基于不规则的平面布局,精心规划了一系列私密而舒适的多样化餐饮包间。
呈现
“精细化设计打磨,创造独特闪光点”
高品质的落地呈现离不开反复打磨和完善。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每一块材料的选择到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我们都与业主、顾问、施工方进行了反复比选和试样,力求精益求精。在立面材料的应用上,设计在塔楼主体立面尝试大面积地使用仿石铝板,获得了比传统石材更好的平整度和转角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酒店的主入口和雨棚。经过前后数十稿的方案比选,最终选定了富有层次感的几何花纹图样。在后续实施过程中,采取分块雕刻加工后再在现场拼装的方式,来实现艺术雕塑般的目标效果。酒店一经开放,入口雨棚迅速成为酒店重要标志和网红打卡地标。
结语
改造后的九龙宾馆以北外滩索菲特酒店的新面貌,融入上海城市的发展图景之中。作为一个建筑更新改造项目,它是对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之间微妙平衡的一次探索。尊重历史,拥抱变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既有建筑能以新的姿态,继续见证着城市的成长与发展。
项目名称:上海北外滩金辉索菲特酒店(九龙宾馆改造)
项目类型:酒店建筑,改造
项目地点:上海市虹口区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21~2023
建成时间(起迄年月):2024
建筑面积(平方米):31750㎡
设计单位: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吴欣、沈旻昊、石迪凡、塔拉
建筑施工图:马红军、王奕霖、肖菲、葛艳伟、吴雪儿、杨永刚
结构施工图:王春雷、吴正泓、刘琛、厉敬媛、冯成骏
暖通施工图:徐凯、李玉波、丁正超
给排水施工图:袁剑南、王晓宁、边忆卉、丁琬琦
电气施工图:沈凯健、孔令武、沈俊宇
建筑: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上海魏玛景观设计规划有限公司
室内: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CCD)
幕墙:弗思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照明:上海松耳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文保: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
业主:金辉集团
摄影师:李逸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优意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Hirsch Bedner Associates
gmp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盛哲建筑设计
朱周空间设计
万境设计
徽宗设计研究室
万谦集设计
设计加
毕路德
思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YANG设计集团
法惟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