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面临着这样的图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设用地逐渐减少,热浪消退的背后,更多的旧建筑浮现于公众视野中,沙美大楼便是其中代表。
沙美大楼始建于1921年,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具有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特征,是当时盛名的通和洋行(Atkinson & Dallas Co.ltd)在近代上海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所受业主委托为沙美大楼的部分空间进行修缮与改造。改造范围涵盖位于首层的建筑入口、展厅,位于二层的多功能厅,位于三层的通高中庭及附属空间,开敞楼梯与电梯厅则实现了这些空间之间的连结与转换。基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场地现状及功能诉求,是所对它们制定了与之相应的设计策略。
在首层入口门厅中,是所对破损严重的地面进行修复与延展,并将其面向街道打开;弧形墙面围合出一处遮蔽的场所,材料沿用残墙遗留的水洗石,力求设计动作微小却精确,让新的部分归隐与历史氛围与场地环境中;
门扇的形式源于对外滩建筑群Art-Deco风格的转译与简化;顶部放射状的混凝土梁架被故意向公众揭露,原始而粗粝,而新置入的黄铜吊灯则照亮这个向城市开放的遗迹般的空间。
在首层展厅中,是所以现场留存的遗物与历史图档为依据,对内部墙裙进行恢复;带有古典柱式的柱头被细致的复原并呈现出新与旧的材质差别;柱身则在保留了水泥剥落后粗犷质感;尽管为满足功能不得不新做吊顶,是所依然保留了原始梁架的特征,以确保其作为历史线索的可读性;黄铜材质的旋转楼梯连接了首层展厅与二层酒店,二层顶部被刻意打开——自然光进入室内,视野则通向天空。
因后期运营变化,二楼的3间相邻客房被拆除,曾经随机布置的管井与设备让现场变得更为复杂。面对混乱的环境,是所再次将外露梁架作为历史的线索进行转译,创造出整饬而充满仪式感的空间。
三楼的光庭与暗室是沙美大楼最重要的精神空间,是所通过运用恰如其分的形式、材质、氛围的对比与并置,塑造历史空间的场所精神:在光庭中,壁柱被恢复并简化,灰泥使其呈现出朴素的气质;拱窗则给予光庭一个“身份”(这一特征来自于建筑外部),在客人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多样的窥视关系;黑色金属包裹的暗室被塑造成一处神秘角落,通过对光庭与暗室的并置,揭示出不同空间的历史顺序与鲜明姿态,并强化各自的感知。
是所发现,在通和洋行原始的图纸中这里曾设计有一处玻璃穹顶,不知何种原因未被建成。于是打开楼板,以圆窗对这一历史往事的进行回应,它的形式来自于未建成拱顶的俯视图。同时,这一处“回声”般的策略也依次连接了二层的接待大堂与首层的旋转楼梯,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视觉体验,人们得以望见通和洋行曾经的笔触,是所也在百年之后回应了彼时的呼唤。
是所认为,历史建筑的改造绝非单纯复刻,也不是对历史的忽视与粗暴干涉,而是在留存与更新、修复与解构、记忆与当下之间呈现出一种清晰可辨的平衡。新空间为历史遗存提供了补充并成为了密不可分的部分,它们的协作不仅保留了建筑遗迹的完整性,甚至将其唤醒。在这里,我们得以同时看见过去,现在与未来。
项目名称:唤醒废墟-沙美大楼改造
项目类型:旧建筑改造,室内设计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
建筑面积:650㎡
设计方:是所设计
项目设计:2021
完成年份:2022
设计团队:是所设计
客户:沙美大楼
材料:灰泥,水洗石,柚木,古铜,水磨石,混凝土
品牌:无品牌
摄影版权:朱润资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万境设计
大喜文化
帕奇设计
椿山设计
余留地
多重建筑
锦禾设计机构
Van Bergen Kolpa 建筑事务所
喜玛拉雅设计装修
朴开十向设计事务所
多么工作室
佑向设计
上下四方建筑事务所
方未建筑
栖斯设计
青·微舍工作室
立方体设计事务所
木君建筑与室内设计事务所
相对建筑
间筑设计
門口建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