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层:顶端设计层,收集生活灵感
陈林:乡村永远会给人惊喜和灵感
2023-11-5
 


"


如果未来乡村都被产业化建筑所替代,

我很难想象这种场景会有多可怕。



"

陈林,尌林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设计势力人物访谈之
陈林Chen Lin

尌林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世界设计联盟(World Design Consortium)高级合作伙伴

2020 AD100 YOUNG 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新锐

2020中国最佳民宿设计人物

乡村实践代表项目:奉化栖霞坑溪边餐厅、拾云山房、留坝瓦窑沟多功能服务中心、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三岔口公厕等。


乡村在政策与文旅的加持下建设如火如荼,各方资本、力量的涌入,乡村已然成为大的一个试验场,我们能看到一些优秀的乡村改造实践,同时也不乏破坏性的开发报道。在具有丰富地理人文特色、与在地条件复杂多变的乡村,什么样的建造开发才是得体合宜、值得去推崇与借鉴?设计势力人物访谈与尌林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陈林先生进行如下交流,从深入一线设计营造者的视角,去应答与分享对于乡村建设的经验、思考、见地、与期望。









从事乡村实践与研究多久了?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我从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乡村实践,已经有8年了。而进行乡村研究和调研就更久了,从大二开始到现在已经16年。我最大的感悟是乡村永远会给人惊喜和灵感。


觉得设计师在乡村建设中应该扮演着什么样定位角色?

源于乡村,高于乡村,融入乡村,忠于乡村,不要过度的强调设计师的存在感和表现欲。


设计师会参与到乡村建造的哪些过程?或设计营造会涉及那些内容、流程?一般持续的周期多长?

会参与到乡村建造的全过程。从前期场地调研乡村研究到方案设计,再到项目施工落地跟进我们都会参与。对于乡建来说建造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一年到两年不等。


设计机构针对乡村项目是一个怎样的合作收费模式、或盈利模式?服务费用一般在什么样层次?

我们做的乡村项目都是由业主直接委托。纯粹的乡村项目收费是很低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尤其是规模小的精品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投入的精力跟做一个大项目是类似的,流程也都一样。同时对接的施工方大多都是本地的工匠,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奉化栖霞坑发电站改造的溪边餐厅
项目地点:宁波奉化区栖霞坑村
建筑面积:423.7平米
项目业主:宁波栖沄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吴昂







针对乡村实践的设计营造会秉承怎样的一种宗旨、理论,或是方式方法?

首先我们会有自己的价值观,站在乡村历史发展的角度,从乡村的传统民居、在地文化、乡土材料、工匠技艺等方面着手思考,让设计作品既能融入乡村环境,又能超脱传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实现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转译和融合。


如何去评定一个好的乡村建筑?目前比较推荐建设比较好的乡村案例?

这个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来看乡村建筑,会有不同的认知理解。我个人认为的好的乡村建筑一定是和当地水土相符的,能够继续发展循环的、被很好使用的,具有公共性的、包容性的。如果让我推荐的话,我认为张雷老师在桐庐做的先锋书屋很不错,保留了传统村落建筑的特点,又对其结构空间做了跟新和改造,使其拥有了新的生命力。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建议乡村建设应该朝向的方向发展?

我秉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要过渡开发设计,不要破环生态环境,不要过重的投资。应该因地制宜,与环境友好,与生态和谐,让乡村活化。


以往接触过的乡村项目,一般开发运营模式是什么?对于未来乡村开发有那些可行的借鉴?

我们接触过的开发运营模式有好几种,一种是由私企文旅公司在乡村租赁村民的房子,进行策划设计改造、集中运营,这种是比较常见的开发运营模式。另外一种是政府出资建设,由运营单位统筹策划、设计建设后运营。这种epc+o的方式,保证项目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性。还有一种模式是政府将村民的房子收归村集体所有,再长期租赁给投资方,进行设计改建后经营。这几种模式相对比较常见,不同模式各有优劣点,至于哪一种对于乡村的未来发展更有利,我个人认为乡村发展需要有资本的介入、运营主体,需要有新村民、人情味,还需要有生活记忆和在地文脉。





拾云山房

项目地点:金华武义柳城镇梁家山村

建筑面积:156㎡

项目业主:宏福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赵奕龙、陈林








乡村建造如何看待当地风土人文特色的发展延续问题?

风土人文特色是一个地方的魂。乡村建设在近几年变成了很多建筑师的试验田,也有很多房子脱离了乡村,完全是城市建筑的照搬和迁移,完全不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文、地域地貌、气候条件,我对这种空白设计表示不认同。曾经有人来找我,把乡村建设变成一种投资产业,准备大面积收自然村,拆除后新建标准的苏式合院,全部标准化。如果未来乡村都被这种产业化建筑所替代,我很难想象这种场景会有多可怕。


乡村建筑如何考量在地环境的协同建造,与之村落、自然的统一?

乡村建造是有前提条件和环境因素限制的:现存的民居,现有的自然山水环境。从进入乡村设计的那一刻起,这些条件就会自然的变成影响设计的一部分,是现有场地所附带的限制性考量因素。当地交通条件如何,大型运输车辆能不能进来?当地善用的材料是哪些,怎样的材料跟村落水土相容?当地的工人会做什么,技术条件能否达到设计精度?当地气候条件怎样,如何做到低能耗满足空间使用的舒适度?当地村落整体风貌如何,如何让建筑的空间尺寸,与原有村落延续?这些都是在设计过程中会考虑的问题。


乡村建造如何平衡设计概念与建设成本的问题?

这是我们经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常规我们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尽量平衡。从设计上,我们会尽量考虑地形,就地取材,用当地的工人就能操作的方式,减少高技和罕见材料增加的建设成本。同时还会考虑用工厂预制建造、现场组装的方式,减少现场加工的比重,让细节和效果更加可控。一般政府项目对于建设成本控制会比较严格,在施工招标之前都会根据图纸做出详细的预算,但很多地方政府的限价部门会把成本控的很低,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预算不足,很难实现好品质。这个问题很现实,所有我们会尽可能的把材料做法,细部节点在图纸表达和做法说明里面尽可能的细化,不漏掉任何工序,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让设计效果落地。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当地施工队完全没有办法做的项目,就只能找我们合作过的技术过硬的异地施工团队,可能在成本上会有增加,但是效果上更有保障,也能减少沟通成本。


乡村建造对于在地物料、人工、机械等各方资源局限下的合宜应对?

在不同的项目上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对于交通便利,资金充足的项目,我们会做的相对特殊一些。技术工人能异地调配,材料也可以外地运输、工厂定制。对于资金不足,条件恶劣的项目,我们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雇用当地工人,缩减各方成本,完成项目的在地化建造。


如何看待城市新的技术材料对乡村传统的技艺资源的冲击与选择应用?

在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新的技术材料肯定会不断出现,也需要不断更新。在乡村建造的材料和技术选择上我们从来都是辩证的、综合的。我们也会经常在我们的项目上用一些新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选择也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需要符合我们项目整体的气质、价值观。在这个体系范围之内去做材料设计和选择,自然、真实、可触、环保、生态、有机这些都是我们选材的一些标准。我坐高铁就经常会关注沿路乡村民居形态变化,最近我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原来民居屋顶上的小青瓦都变成了非常艳俗的红瓦,我不知道为什么生产商要做成这种红色,难道是盖上红色更加喜庆吗,我觉得中国乡村的风貌需要有好的示范,可以给到大家参考,也需要这些生产材料的厂家有一定的审美,我们一直想做一个乡村新农居的示范村,我相信很快就会实现。


针对现有乡村人员结构的状况,会结合那些友好性设计?

适老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中国的乡村真正在生活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轻人都不在乡村了,虽然现在也在慢慢回流,但是比例还是很小。





留坝瓦窑沟多功能服务中心
项目地点: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瓦窑沟
建筑面积:380㎡
项目业主: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建筑摄影:赵奕龙、吴昂








建成之后会持续关注项目的运营吗?或是设计之初会为未来的运营做何考量?

运营对于一个经营性的建筑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做经营性空间一定会去考虑他的盈利模式,做长远思考。我们经常会对我们做过的经营性空间进行回访,了解经营的情况,也会给到一些运营调整思路跟建议,让空间更好地被使用下去。在一些公共属性很强的空间设计上,我们会设置更多的空间是开放的、没有封闭边界的,不需要过多人去做管理,就可以被很好用起来。一个建筑空间被长期友好的使用,这个建筑才算赋予了生命。


建成乡村建筑会不会为未来提供再生的空间,或延展的可能性?

做乡村建筑我们会做一些留白,就是看似无用的公共空间,有屋顶但是没有完全封闭的立面。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喜欢在这种灰空间下生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有各种各样的事件在这样的空间下发生。当然我们对这样的空间也会做很多的预设,村民也会根据他们自身的使用需求去用这些空间,这个空间就活络起来了。


如何看待乡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建筑的发展与经济状况、文化自信、国家方针,与信息发展都息息相关。我很珍惜,我作为一个建筑师能有机会参与到乡村建设,从微小的点出发去改变乡村,让乡村变得更好,让更多老祖宗的东西被保留和延续,让空置的乡村恢复生机活力。我相信当我们这一代建筑师都认知到传统文化自信、东方审美自信、乡村美学自信的重要性的时候,乡村一定会即传承延续又有机发展。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

项目地点:金华武义柳城镇梁家山村

建筑面积:320㎡

工程造价:250万

项目业主:宏福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赵奕龙


注:上述访谈内容由设计加策划、编辑成案,资料由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如需转发请联系咨询,值此感谢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暨陈林先生的支持与配合。

更多精彩详情请在设计加平台搜搜“尌林建筑设计事务


会员推荐
设计放心选,监督有保障
  • 找到更好设计

    这里汇聚顶端、前沿的设计创意与企业服务

  • 更多创新选择

    可全国、全领域、全产业更多创新方案选择

  • 全面配套服务

    从需求、到咨询、竞赛、及宣传等一站到位

  • 平台管控保障

    平台针对服务全程监督管控与质量跟踪评价

上设计加网,实现精准营销
  • 精准市场

    作为市场平台这里汇聚优质的需求与客群

  • 高质展示

    入驻企业专站在市场门户高质的展示传播

  • 全面配套

    企业展示、市场、招聘、企宣等一站到位

  • 顶层发展

    邀请审核的方式汇聚产业顶端圈层共发展